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相关动态 | 第10-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 第15-20页 |
第一节 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内涵 | 第15-17页 |
一、农村 | 第15页 |
二、民主与法治 | 第15-17页 |
三、民主法治建设 | 第17页 |
第二节 我国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 第17-20页 |
一、是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 第17-18页 |
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 第18页 |
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0-36页 |
第一节 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 第20-26页 |
一、村民自治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 第20-21页 |
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 第21-24页 |
三、村干部队伍结构逐渐完善 | 第24-25页 |
四、农村普法正向纵深方向发展 | 第25页 |
五、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农村人民调解制度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存在问题 | 第26-36页 |
一、政府职能缺陷制约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健康发展 | 第26-29页 |
二、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不足影响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正常开展 | 第29-34页 |
三、封建小农意识是影响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障碍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6-44页 |
第一节 村民自制制度不完善是制约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发展的客观原因 | 第36-38页 |
一、政策不明,导致执行偏差 | 第36页 |
二、政策不细,导致理解错位 | 第36-37页 |
三、政策空挡,导致无法执行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农村民主法治氛围薄弱是影响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发展的主观原因 | 第38-40页 |
一、部分村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 | 第38-39页 |
二、农民民主法治意识整体较低 | 第39-40页 |
第三节 乡镇行政体制障碍是阻碍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发展的重要原因 | 第40-44页 |
一、乡镇行政体制不合理 | 第40-41页 |
二、国家主导的压力型体制是乡镇权力扩张的重要因素 | 第41-44页 |
第四章 加强和改进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对策研究 | 第44-58页 |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我国村民自治制度 | 第44-49页 |
一、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 | 第44-45页 |
二、进一步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 | 第45-47页 |
三、明确村委会及其成员的法律地位 | 第47-48页 |
四、出台配套措施,按比例配备农村妇女干部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建立乡政村治的良好秩序 | 第49-52页 |
一、精简机构,改革乡镇行政管理体制 | 第49-51页 |
二、理顺乡镇政权与村民自治的关系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民主法治意识 | 第52-55页 |
一、加强领导,明确权限 | 第53页 |
二、加大投入,保障到位 | 第53-54页 |
三、优化内容,创新方法 | 第54页 |
四、强化监督,赏罚分明 | 第54-55页 |
第四节 不断提高村干部民主法治意识 | 第55-56页 |
一、牢固树立民主法治观念 | 第55页 |
二、提高民主法治素质 | 第55-56页 |
三、强化实践能力 | 第56页 |
第五节 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制度 | 第56-58页 |
一、明确人民调解性质 | 第56-57页 |
二、提高人民调解的法律效力 | 第57-58页 |
结语 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任重道远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