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SCN的有效途径 | 第12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SCN抗病育种中有重要作用 | 第12-13页 |
·本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SCN生理小种的划分及分布 | 第13-14页 |
·SCN抗源的筛选与抗病品种选育 | 第14-17页 |
·SCN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17-18页 |
·SCN抗病候选基因rhg1克隆及功能验证 | 第18-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rhg1基因多样性分析 | 第21-41页 |
·前言 | 第21-23页 |
·大豆SNP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抗病候选基因rhg1 | 第22-23页 |
·材料及方法 | 第23-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大豆基因组DNA提取 | 第23-24页 |
·引物设计及PCR克隆 | 第24-26页 |
·数据分析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8页 |
·rhg1的同源基因多样性分析 | 第27-29页 |
·rhg1基因多样性分析 | 第29-32页 |
·rhg1单倍型多样性 | 第32-38页 |
·rhg1中性检测 | 第38页 |
·讨论 | 第38-41页 |
·rhg1同源基因间分子进化 | 第38-39页 |
·rhg1同源基因结构及多态性 | 第39页 |
·rhg1的序列多态性 | 第39-40页 |
·rhg1及同源基因与抗性的关系 | 第40页 |
·rhg1中性理论检测 | 第40-41页 |
第三章 rhg1多样性与SCN抗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50页 |
·前言 | 第41-4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3-44页 |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基于rhg1序列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 第44-48页 |
·基于InDel标记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基于抗病候选基因rhg1的InDel标记开发与利用 | 第50-56页 |
·前言 | 第50-5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1页 |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结果 | 第51-54页 |
·InDel标记的多样性 | 第51-52页 |
·等位变异数目及频率 | 第52页 |
·不同生态型大豆种质等位变异分布 | 第52-54页 |
·讨论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6-57页 |
·明确了rhg1在大豆基因组上的同源基因 | 第56页 |
·阐明了rhg1序列多样性 | 第56页 |
·找到了与SCN抗性相关的SNP和等位变异 | 第56页 |
·开发了基于rhg1基因的InDels标记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7页 |
附录 | 第67-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