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型临床研究
| 缩略语表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38页 |
| 1 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 第12-28页 |
| ·中风病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 ·中药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 第14-15页 |
| ·现代中药对于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 第15-18页 |
| ·古代针灸的治疗 | 第18-19页 |
| ·现代针灸治疗 | 第19-28页 |
| 2 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现代医学机制探讨 | 第28-29页 |
| ·针刺对于脑血流的影响 | 第28页 |
| ·针刺促进残存脑组织的重塑和功能代偿 | 第28-29页 |
| ·针刺对自由基生成的影响 | 第29页 |
| 3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偏瘫的认识 | 第29-31页 |
| ·流行病学资料 | 第29-30页 |
| ·定义 | 第30页 |
| ·脑梗死形成病因 | 第30-31页 |
| 4 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 第31页 |
| 5 缺血性卒中辅助检查技术 | 第31-33页 |
| 6 预防 | 第33-34页 |
| ·一级预防 | 第33页 |
| ·二级预防 | 第33-34页 |
| 7 临床治疗 | 第34-35页 |
| ·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 | 第34-35页 |
| ·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 | 第35页 |
| 8 目前西医康复的主要技术方法 | 第35-38页 |
| ·Bobath治疗手法 | 第36页 |
| ·Brunnstrom方法 | 第36-37页 |
| ·PNF法 | 第37-38页 |
| 临床研究 | 第38-48页 |
| 1 研究内容 | 第38-40页 |
| ·研究对象 | 第38页 |
| ·诊断标准 | 第38-39页 |
| ·纳入标准 | 第39-40页 |
| ·排除标准 | 第40页 |
| 2 治疗方法 | 第40-42页 |
| ·治疗组 | 第40-41页 |
| ·对照组 | 第41-42页 |
| ·基础药物 | 第42页 |
| ·治疗时间及疗程 | 第42页 |
| ·意外情况的处理 | 第42页 |
| 3 疗效观察及评定 | 第42-43页 |
| 4 统计学处理 | 第43页 |
| 5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 ·病例基本情况 | 第43页 |
| ·两组可比性(基线)比较 | 第43-44页 |
| ·两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 | 第44-45页 |
| ·两组治疗后各项结果比较 | 第45-48页 |
| 讨论 | 第48-51页 |
| 1 针刺选穴意义 | 第48-49页 |
| 2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型的疗效评价 | 第49-51页 |
| 结语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附录 | 第58-71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1-73页 |
| 个人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