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民馆在公共精神培育中的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 ·日本公民馆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 ·公共精神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 ·公共精神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 ·公民馆在公共精神培育中的研究概述 | 第14-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日本公民馆在公共精神培育中的历史与地位 | 第19-26页 |
| ·日本公民馆在公共精神培育中的历史 | 第19-24页 |
| ·创建伊始期(1946 年—1949 年) | 第19-20页 |
| ·发展充实期(1949 年—1959 年) | 第20-21页 |
| ·重建规划期(1959 年—1969 年) | 第21-22页 |
| ·革新增长期(1969 年—1979 年) | 第22-23页 |
| ·完善升华期(1979 年至今) | 第23-24页 |
| ·日本公民馆在公共精神培育中的地位 | 第24-26页 |
| ·从参与主体角度分析 | 第24-25页 |
| ·从自身特质角度分析 | 第25页 |
| ·从日常工作角度分析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日本公民馆在公共精神培育中的运行机制 | 第26-33页 |
| ·创建区域文化基地 | 第26-28页 |
| ·创建区域文化基地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 ·开展学级讲座教育的重要性 | 第27-28页 |
| ·教育机构联合发展 | 第28-29页 |
| ·公民馆与图书馆合作 | 第28页 |
| ·公民馆与学校合作 | 第28-29页 |
| ·公民馆与企业合作 | 第29页 |
| ·完善各项保障措施 | 第29-33页 |
| ·“枚方宣言”的出台与实施 | 第29-30页 |
| ·对女性学习者权利的保障 | 第30-31页 |
| ·对残障人士人学习权利的保障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日本公民馆在公共精神培育中的基本经验 | 第33-40页 |
| ·法律的健全是必要保障 | 第33-35页 |
| ·《公民馆的设置与运营》的出台与实施 | 第33页 |
| ·《教育基本法》的出台与实施 | 第33-34页 |
| ·《社会教育法》的出台与实施 | 第34-35页 |
| ·民众的参与是先决条件 | 第35-37页 |
| ·请愿活动的高涨 | 第35-36页 |
| ·“三多摩宣言”的出台 | 第36-37页 |
| ·学者专家的支持 | 第37页 |
| ·自身的特色是必要补充 | 第37-40页 |
| ·公众事业的开展 | 第37-38页 |
| ·工作人员的设置 | 第38页 |
| ·发展课题的选定 | 第38-40页 |
| 第五章 启示与借鉴 | 第40-48页 |
| ·我国社区教育机构在公共精神培育中的现状与不足 | 第40-45页 |
| ·我国社区教育机构在公共精神培育中的现状 | 第40-41页 |
| ·我国社区教育机构在公共精神培育中的不足 | 第41-45页 |
| ·公民馆在公共精神培育中对我国社区教育机构的启示 | 第45-48页 |
| ·重视法律法规健全 | 第45页 |
| ·强调社会团体建设 | 第45-46页 |
| ·推进志愿服务活动 | 第46-47页 |
| ·提高公民参与程度 | 第47-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