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前言第11页
   ·有关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研究概况第11-15页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国外发展及应用第12页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国内发展及应用第12-13页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研究现状第13页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国内外的发展特点及趋势第13-14页
     ·粉煤灰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第14页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第14-15页
   ·有关混凝土冻融破坏的研究现状第15-20页
     ·混凝土冻融破坏基本理论研究第16-17页
     ·混凝土抗冻性预测模型研究现状第17-20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2页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20页
     ·技术路线第20-22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22-23页
第二章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抗冻试验第23-35页
   ·混凝土冻融循环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第23-24页
   ·试验原材料第24-27页
     ·水泥第24页
     ·粉煤灰第24-25页
     ·粗骨料第25页
     ·细骨料第25-26页
     ·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第26页
     ·试验仪器第26-27页
   ·配合比设计第27-28页
   ·试验内容及结果分析第28-33页
     ·单轴抗压试验第28-31页
     ·抗拉试验及抗渗试验第31页
     ·冻融循环试验第31-33页
   ·综合影响分析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平均气泡间距系数的理论分析研究第35-46页
   ·两个典型的冻融破坏机理第35-37页
     ·静水压假说第35-36页
     ·渗透压假说第36-37页
   ·平均气泡间距系数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分析第37-40页
     ·研究概况第37-38页
     ·影响因素分析第38-40页
   ·平均气泡间距系数在冻融作用下的变化研究第40-45页
     ·静水压假说的拓展分析第40-41页
     ·平均气泡间距系数函数定义第41页
     ·名词定义第41-42页
     ·思考和假设第42页
     ·初始平均气泡间距系数的理论求解模型第42-43页
     ·初始平均气泡间距系数求解参数确定第43-44页
     ·极限平均气泡间距系数的理论求解模型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基于平均气泡间距系数的混凝土抗冻性能评价第46-55页
   ·初始损伤的求解第46-48页
     ·劣化特征点的确定第46-47页
     ·各阶段最大静水压力值的确定第47-48页
   ·平均气泡间距系数的理论求解及影响因素分析第48-53页
     ·各参数值的确定第48-49页
     ·各阶段平均气泡间距系数的理论值第49-51页
     ·平均气泡间距系数的仪器测量方法第51页
     ·影响因素分析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损伤预测模型的建立及比较验证第55-77页
   ·损伤力学的发展概况第55-56页
   ·损伤理论基础第56-59页
     ·损伤变量定义第56-57页
     ·损伤演化模型第57-58页
     ·损伤本构方程第58-59页
   ·冻融损伤理论预测模型的建立第59-61页
   ·冻融损伤理论预测模型的试验验证(一)第61-67页
     ·最大静水压力值的变化第61页
     ·参数C 值的确定第61-62页
     ·模型预测值ΔD 计算第62-64页
     ·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的比较第64-67页
     ·结果分析第67页
   ·冻融损伤理论预测模型的试验验证(二)第67-74页
     ·最大静水压力值的变化第67-68页
     ·C 值的确定第68-69页
     ·模型预测值ΔD 计算第69-71页
     ·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的比较第71-74页
     ·结果分析第74页
   ·粉煤灰掺量与最大静水压力值的关系分析第74-75页
   ·模型优缺点分析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结论第77-78页
   ·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第78-79页
     ·论文中存在的不足第78页
     ·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致谢第85-86页
作者简介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塑钢纤维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
下一篇:由生物质木粉制备高比表面积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