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中政府行为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4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 2 相关概念及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 ·相关概念阐释 | 第15-16页 |
| ·历史文化街区 | 第15页 |
| ·政府及政府行为 | 第15-16页 |
|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 ·街区复兴理论 | 第16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 ·有机更新理论 | 第17页 |
| ·文化生态理论 | 第17页 |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7页 |
| ·政府行为外部性理论 | 第17-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3 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政府行为经验借鉴 | 第19-25页 |
| ·国外政府部门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中的行为措施 | 第19-21页 |
| ·颁布法律法规强化管理 | 第19-20页 |
|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 第20页 |
| ·强化公民保护和参与意识 | 第20-21页 |
| ·建立多渠道资金保障体系 | 第21页 |
| ·国内政府部门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中的行为措施 | 第21-22页 |
| ·北京南池子大街 | 第21页 |
| ·上海“新天地” | 第21-22页 |
| ·国内外政府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普遍存在问题 | 第22-24页 |
| ·管理职能交叉产生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 | 第22页 |
| ·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管理程序 | 第22-23页 |
| ·缺乏完善与健全的立法出台 | 第23页 |
| ·政府进行保护的积极性不高 | 第23页 |
| ·缺乏政府与公众参之间有效的沟通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4 哈尔滨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概况及问题研究 | 第25-39页 |
| ·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 ·哈尔滨市已划定的历史文化街区 | 第26页 |
|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 | 第26-27页 |
|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 | 第26页 |
|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中政府行为 | 第26-27页 |
| ·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 | 第27-28页 |
| ·花园街区现状概况 | 第27-28页 |
| ·管理现状 | 第28页 |
| ·哈尔滨中央大街保护研究 | 第28-29页 |
| ·中央大街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 第28-29页 |
| ·开发保护过程中政府行为措施 | 第29页 |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政府行为外部性分析 | 第29-32页 |
| ·政府部门主观意识不到位 | 第30页 |
| ·导向作用不明显,居民保护意识不强 | 第30-31页 |
| ·政策制定存在缺陷且更新速度慢 | 第31页 |
| ·政府部门自身特性 | 第31页 |
| ·投资商和地方政府关系 | 第31-32页 |
| ·层次分析法分析制约政府行为因素 | 第32-38页 |
| ·建立层次结构 | 第32-33页 |
| ·分层次建立判断矩阵 | 第33-36页 |
| ·一致性检验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5 完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政府相关行为的建议 | 第39-47页 |
| ·加强政府部门之间协作,形成保护与开发的合力 | 第39-40页 |
| ·理顺管理体制,实施分级管理 | 第39-40页 |
| ·形成行政运行合力 | 第40页 |
| ·保护资金的来源 | 第40-42页 |
| ·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 | 第40-41页 |
| ·充实文化内涵带动旅游经济 | 第41-42页 |
| ·让渡产权明确保护责任 | 第42页 |
| ·完善政策建立管理制度 | 第42-43页 |
| ·建立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 第42-43页 |
| ·制定合理搬迁与安置管理制度 | 第43页 |
| ·建立行政监督制度 | 第43页 |
| ·改变政府部门在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中的意识 | 第43-45页 |
| ·改变大拆大改思路,摒弃以假代真做法 | 第43-44页 |
| ·依法行政,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 第44页 |
| ·提高保护开发过程中政府行政审批效率 | 第44-45页 |
| ·提升街区内居民参与保护与开发过程的程度 | 第45-46页 |
| ·加强公众参与程度 | 第45页 |
| ·丰富公众参与的形式 | 第45-46页 |
| ·建立广泛的群众监督体系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附录 | 第50-5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