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插图目录 | 第9-12页 |
| 引论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4页 |
|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维吾尔族民居研究状况 | 第16-19页 |
| ·国外维吾尔族民居研究状况 | 第16页 |
| ·国内维吾尔族民居研究状况 | 第16-19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界定及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 ·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吐鲁番地区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的形成背景 | 第23-33页 |
| ·吐鲁番的自然环境 | 第23-26页 |
| ·地理条件 | 第23-25页 |
| ·气候特征 | 第25-26页 |
| ·吐鲁番的历史人文环境 | 第26-31页 |
| ·历史沿革与地区建制 | 第26页 |
| ·民族构成 | 第26-27页 |
| ·宗教信仰 | 第27-28页 |
| ·文化与艺术 | 第28-29页 |
| ·风俗习惯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吐鲁番地区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的总体特征 | 第33-49页 |
| ·吐鲁番地区传统村落的形成和布局 | 第34-38页 |
| ·吐鲁番地区传统民居的院落布局 | 第38-41页 |
| ·吐鲁番地区传统民居主体生活单元平面布局形式及构成 | 第41-46页 |
| ·吐鲁番地区传统民居主体生活单元平面布局形式 | 第41-44页 |
| ·吐鲁番地区传统民居主体生活单元构成 | 第44-46页 |
| ·吐鲁番地区传统民居构造类型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吐鲁番地区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的分析与解读 | 第49-73页 |
| ·吐鲁番地区传统民居单体空间形态的解读 | 第49-64页 |
| ·吐鲁番地区传统民居单体空间类型 | 第49-58页 |
| ·吐鲁番地区民居单体空间组合的解读 | 第58-64页 |
| ·建筑材料与营建技术 | 第64-66页 |
| ·建筑装饰 | 第66-72页 |
| ·民居建筑色彩特征 | 第67-68页 |
| ·板式前廊装饰 | 第68页 |
| ·墙体装饰 | 第68-70页 |
| ·门窗装饰 | 第70-71页 |
| ·室内陈设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五章 吐鲁番地区传统民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73-78页 |
| ·发展缓慢的现状 | 第73-74页 |
| ·卫生条件亟待改善 | 第74-75页 |
| ·住宅庭院 | 第74页 |
| ·生活垃圾 | 第74-75页 |
| ·村落中基础设施的缺失 | 第75-76页 |
| ·排水 | 第75页 |
| ·道路交通 | 第75-76页 |
| ·防灾设施 | 第76页 |
| ·村落中公共场所空间减少 | 第76-77页 |
| ·某些新建村落规划结构单一,原有空间肌理难寻 | 第77页 |
| ·民居的特色正在减失,传统民居文化难续 | 第77-78页 |
| 第六章 吐鲁番地区当代民居空间规划设计创新实践 | 第78-99页 |
| ·吐鲁番地区当代民居空间形态规划设计原则 | 第78-82页 |
| ·符合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 | 第78-79页 |
| ·保护与发展并行 | 第79-81页 |
| ·传承历史文化、体现地方特色 | 第81-82页 |
| ·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镇化 | 第82页 |
| ·当代民居空间形态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 第82-99页 |
| ·鄯善县吐峪沟洋海湾新农村试点建设规划设计的项目背景 | 第82-85页 |
| ·鄯善县吐峪沟洋海湾新农村试点建设规划设计的规划思路 | 第85-88页 |
| ·鄯善县吐峪沟洋海湾新农村试点建设规划分析 | 第88-97页 |
| ·鄯善县吐峪沟洋海湾新农村试点建设民居单体空间设计表达 | 第97-99页 |
| 第七章 结语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 注释 | 第102-103页 |
| 图表来源 | 第103-106页 |
| 致谢 | 第106-10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07-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