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油溶胀和供氢对五彩湾煤直接液化性能影响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 ·煤直接液化原理 | 第9页 |
| ·煤直接液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9-12页 |
| ·煤的种类与结构 | 第9-10页 |
| ·供氢溶剂 | 第10页 |
| ·反应条件 | 第10-11页 |
| ·催化剂 | 第11-12页 |
| ·洗油 | 第12页 |
| ·煤溶胀 | 第12-14页 |
| ·煤溶胀机理 | 第12-13页 |
| ·煤溶胀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 ·课题来源与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案 | 第14-17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17-24页 |
| ·煤样制备与分析 | 第17-20页 |
| ·煤质分析 | 第17页 |
| ·结构—化学指数法分析 | 第17-18页 |
| ·电镜分析 | 第18页 |
| ·热重分析 | 第18-19页 |
| ·红外分析 | 第19-20页 |
| ·实验药品与设备 | 第20-21页 |
| ·药品与气体 | 第20页 |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20-21页 |
| ·表征仪器 | 第21页 |
| ·实验过程 | 第21-22页 |
| ·液化产物的分离与计算 | 第22-24页 |
| 3 洗油加氢轻质化 | 第24-27页 |
| ·油产率的计算 | 第24页 |
| ·加氢洗油馏程分析 | 第24页 |
| ·加氢洗油 GC-MS 分析 | 第24-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4 洗油供氢对煤样液化性能影响考察 | 第27-35页 |
| ·实验条件 | 第27页 |
| ·煤样液化适宜工艺条件确定 | 第27-31页 |
| ·催化剂的选择 | 第27-28页 |
| ·反应温度 | 第28-29页 |
| ·溶煤比 | 第29-30页 |
| ·氢初压 | 第30页 |
| ·溶煤比与氢初压的比较 | 第30-31页 |
| ·液化产物分析 | 第31-34页 |
| ·液化油品 GC-MS 分析 | 第31-33页 |
| ·液化残渣热重分析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5 洗油自然溶胀煤工艺条件的考察 | 第35-43页 |
| ·自然溶胀实验 | 第35-36页 |
| ·溶胀度的测定 | 第35页 |
| ·实验方案 | 第35页 |
| ·溶胀度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 ·自然溶胀煤样制备与分析 | 第36-38页 |
| ·制备 | 第36页 |
| ·电镜分析 | 第36-37页 |
| ·红外分析 | 第37-38页 |
| ·热重分析 | 第38页 |
| ·液化实验 | 第38-42页 |
| ·液化实验方案 | 第38页 |
| ·液化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 ·验证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 ·液化残渣热重分析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6 洗油微波溶胀煤工艺条件的考察 | 第43-55页 |
| ·微波溶胀实验 | 第43-46页 |
| ·溶胀实验方案 | 第43页 |
| ·溶胀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 ·微波溶胀煤样制备与分析 | 第46-48页 |
| ·制备 | 第46页 |
| ·电镜分析 | 第46-47页 |
| ·红外分析 | 第47-48页 |
| ·热重分析 | 第48页 |
| ·液化实验 | 第48-53页 |
| ·液化实验方案 | 第48-49页 |
| ·液化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 ·验证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3页 |
| ·液化残渣热重分析 | 第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7 实验结果讨论 | 第55-58页 |
| ·三种煤样分析表征 | 第55-56页 |
| ·电镜分析 | 第55页 |
| ·红外分析 | 第55-56页 |
| ·煤样液化产率比较 | 第56-58页 |
| 8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附录 | 第62-67页 |
| 附录1:课题来源 | 第62-64页 |
| 附录2:煤样检测报告 | 第64-67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