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金融控股公司辨析 | 第11-20页 |
第一节 金融控股公司的界定 | 第11-13页 |
一、概念 | 第11-12页 |
二、类型划分 | 第12-13页 |
第二节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 | 第13-20页 |
一、垄断风险 | 第14页 |
二、利益不当输送 | 第14-16页 |
三、利益冲突 | 第16-17页 |
四、隐私权侵犯 | 第17-18页 |
五、风险传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风险传递的有效控制—构筑“防火墙” | 第20-25页 |
第一节 金融控股公司防火墙制度的基本含义 | 第20-22页 |
一、金融控股公司防火墙制度的含义 | 第20页 |
二、金融控股公司防火墙制度的特征和分类 | 第20-21页 |
三、金融控股公司防火墙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设立金融控股公司防火墙制度的必要性探讨 | 第22-25页 |
一、金融控股公司防火墙制度的功能 | 第22-23页 |
二、构筑金融控股公司防火墙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国外及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防火墙制度的评介 | 第25-33页 |
第一节 美国的金融控股公司防火墙制度 | 第25-29页 |
一、“格拉斯——斯蒂格尔防火墙” | 第26-27页 |
二、1956 年至1978 年期间美国防火墙制度的演变 | 第27页 |
三、1987 年的防火墙 | 第27-28页 |
四、1999 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中的宽松化防火墙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日本的金融控股公司防火墙制度 | 第29-31页 |
第三节 台湾的金融控股公司防火墙制度 | 第31-32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防火墙制度设计 | 第33-44页 |
第一节 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 | 第33-37页 |
一、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相关法规的松动 | 第33-34页 |
二、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实形态 | 第34-35页 |
三、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方向的建议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防火墙制度相关法律规范现状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防火墙制度的设计 | 第38-44页 |
一、设计原则 | 第38-40页 |
二、具体内容建议 | 第40-42页 |
三、金融控股公司防火墙制度的例外原则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