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君道思想探析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君道观凸显之力作 | 第10-17页 |
(一) 君道观是吕书编排宗旨 | 第10-11页 |
1. 由吕书自身内容来看 | 第10页 |
2. 由吕书编撰过程来看 | 第10-11页 |
(二) 对先秦诸子君道观之继承与发挥 | 第11-13页 |
1. 对先秦诸子君道观之继承 | 第11-12页 |
2. 对先秦诸子君道观之超越 | 第12-13页 |
(三) 吕书君道观研究之意义 | 第13-17页 |
1. 解决吕书整体性研究难题 | 第13-14页 |
2. 彰显吕书创新性的动力来源 | 第14-15页 |
3. 破吕书学派属性争议返杂家之本 | 第15-16页 |
4. 拓宽吕书及诸子研究新视角 | 第16-17页 |
二、立君之合理性及影响 | 第17-23页 |
(一) 君道确立之合理性 | 第17-20页 |
1. 君道立,相与利 | 第17-19页 |
2. 君道成,由乎性 | 第19-20页 |
3. 君道明,取乎众 | 第20页 |
(二) 君道合理性确立之影响 | 第20-23页 |
1. 天下为公、亲贤兼用 | 第20-22页 |
2. 天子之动、全天之性 | 第22页 |
3. 兴举义兵、以伐暴公 | 第22-23页 |
三、真善并重之君主修身论 | 第23-30页 |
(一) 君主养生以保生命之真 | 第24-26页 |
1. 护本养气、顺性择物 | 第24-25页 |
2. 修节止欲、不过行情 | 第25-26页 |
(二) 君主修德以保生命之善 | 第26-30页 |
1. 务本莫贵于孝 | 第26-27页 |
2. 敬学尊师、适音正德 | 第27-28页 |
3. 务大慎小、见细知化 | 第28-29页 |
4. 难易贵时、不旷人事 | 第29-30页 |
四、君臣视野中的君主 | 第30-39页 |
(一) 方圆不易、其国乃昌 | 第31-35页 |
1. 君威无敌、正名便势 | 第31-32页 |
2. 贵因守静、用非其有 | 第32-33页 |
3. 义动无旷、臣事义赏 | 第33-35页 |
(二) 受染于贤、国不虚存 | 第35-39页 |
1. 染不可不慎 | 第35-36页 |
2. 有道之士、必礼必知 | 第36-37页 |
3. 用贤之异、存亡之原 | 第37-39页 |
五、君民关系中的君主 | 第39-46页 |
(一) 宗庙之本在于民 | 第39-43页 |
1. 德顺民心、利适民欲 | 第40-41页 |
2. 听言察善、首者忧黔 | 第41-42页 |
3. 兵诚实义、以振苦民 | 第42-43页 |
(二) 纲纪用民 | 第43-46页 |
1. 使民以欲、信民赏罚 | 第43-44页 |
2. 爱利以安、务农导民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