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前言 | 第6-13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及价值 | 第6-7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7-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第四节 创新点和可能存在的缺憾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五马巡城舞产生的历史环境 | 第13-23页 |
第一节 封开县:岭南文化古都 | 第13-16页 |
第二节 大洲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 第16-19页 |
第三节 五马巡城舞的产生 | 第19-23页 |
第二章 上世纪50 年代到90 年代间五马巡城舞的民间表演情况 | 第23-38页 |
第一节 五马巡城舞的舞蹈形态 | 第23-31页 |
第二节 表演时间 | 第31页 |
第三节 演出前的准备工作 | 第31-33页 |
第四节 热闹的贺年表演 | 第33-35页 |
第五节 五马巡城舞的属性与特征 | 第35-38页 |
第三章 五马巡城舞的发展现状 | 第38-50页 |
第一节 商业化作用后的五马巡城舞 | 第38-42页 |
第二节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马巡城舞 | 第42-46页 |
第三节 五马巡城舞面临的危机 | 第46-50页 |
第四章 五马巡城舞保护方法刍议 | 第50-60页 |
第一节 把民间艺术还给民间 | 第51-54页 |
第二节 重塑民间文化空间 | 第54-57页 |
第三节 实施动态保护 | 第57-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