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短期大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5页 |
一、课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3页 |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和难点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1章 日本短期大学产生的背景分析 | 第15-23页 |
·政治背景 | 第15-16页 |
·经济背景 | 第16-18页 |
·教育背景 | 第18-23页 |
·战后初期的教育状况 | 第18-19页 |
·教育理念的转变 | 第19-21页 |
·教育界对教育领域的呼吁 | 第21-23页 |
第2章 日本短期大学的发展历程 | 第23-37页 |
·草创期(1945-1954) | 第23-26页 |
·短期大学诞生 | 第23-24页 |
·"私学三法"的制定 | 第24-25页 |
·私立短期大学协会的诞生 | 第25-26页 |
·确立期(1954-1964) | 第26-30页 |
·"持久化"运动 | 第27-28页 |
·短期大学制度的最终确立 | 第28-30页 |
·发展期(1964-1980) | 第30-34页 |
·国库补助的实现 | 第30-32页 |
·短期大学设置基准的修改 | 第32-34页 |
·高等教育的计划性扩充 | 第34页 |
·改革期(1980-现在) | 第34-37页 |
·课程设置的改革 | 第34-35页 |
·面向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 第35-37页 |
第3章 日本短期大学的发展现状 | 第37-55页 |
·短期大学的设置主体 | 第37-40页 |
·短期大学设置主体的现状 | 第37-39页 |
·短期大学设置主体的分析 | 第39-40页 |
·短期大学的学科设置 | 第40-42页 |
·短期大学学科设置的现状 | 第40-41页 |
·短期大学学科设置的分析 | 第41-42页 |
·短期大学的教师队伍 | 第42-44页 |
·短期大学教师队伍的现状 | 第42-43页 |
·短期大学教师队伍的分析 | 第43-44页 |
·短期大学的学生构成 | 第44-46页 |
·短期大学学生构成的现状 | 第44-45页 |
·短期大学学生构成的分析 | 第45-46页 |
·短期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状况 | 第46-49页 |
·短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 第46-48页 |
·短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分析 | 第48-49页 |
·短期大学的规模、区域分布 | 第49-51页 |
·短期大学规模和区域分布现状 | 第49-50页 |
·短期大学规模和区域分布分析 | 第50-51页 |
·短期大学与高等专门学校和专门学校的比较 | 第51-55页 |
·三种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比较分析 | 第51-53页 |
·短期大学的地位和作用 | 第53-55页 |
第4章 日本短期大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55-64页 |
·日本短期大学存在的问题 | 第55-60页 |
·生源不断减少 | 第55-57页 |
·学科设置偏文 | 第57页 |
·学历层次偏低 | 第57-58页 |
·学校规模偏小 | 第58-60页 |
·短期大学的发展趋势 | 第60-64页 |
·学科多样化,适应社会变化 | 第60-61页 |
·教育终身化,满足更多需求 | 第61-62页 |
·制度弹性化,加强自身发展 | 第62-64页 |
第5章 日本短期大学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 第64-74页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64-69页 |
·重视程度不够 | 第64-65页 |
·办学特色缺乏 | 第65-66页 |
·经费投入匮乏 | 第66页 |
·缺乏办学自主权 | 第66-67页 |
·师资状况不佳 | 第67-68页 |
·女性教育不足 | 第68-69页 |
·日本短期大学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 第69-74页 |
·拥有足够的认识 | 第69页 |
·坚持发展地方特色 | 第69-70页 |
·多方筹措办学经费 | 第70-71页 |
·切实掌握办学自主权 | 第71-72页 |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 第72-73页 |
·提高女性整体素质 | 第73-74页 |
结语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