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肝素 | 第9-13页 |
·背景介绍 | 第9-10页 |
·肝素抗凝血活性 | 第10-11页 |
·肝素抗凝血活性测定 | 第11-13页 |
·微胶囊 | 第13-16页 |
·背景介绍 | 第13-14页 |
·微胶囊性质简介 | 第14-15页 |
·微胶囊应用展望 | 第15-16页 |
·体内长效微粒系统 | 第16-20页 |
·背景介绍 | 第16页 |
·影响微粒给药系统体内分布的因素 | 第16-18页 |
·长循环微粒设计 | 第18-20页 |
·长效微粒应用 | 第20页 |
·本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2章 抗凝血肝素微胶囊制备与活性研究 | 第21-38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1-2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1页 |
·实验动物 | 第21-22页 |
·仪器 | 第22页 |
·方法 | 第22-25页 |
·肝素与铁离子(Ⅲ)层层自组装在聚苯乙烯小球表面 | 第22-23页 |
·聚苯乙烯小球层层自组装过程中粒径与Zeta电位的检测 | 第23页 |
·微胶囊囊壁厚和形态的观测 | 第23页 |
·肝素微胶囊体外释放实验 | 第23页 |
·肝素微胶囊红外光谱测定 | 第23页 |
·肝素微胶囊体外生物活性检测 | 第23-24页 |
·肝素微胶囊体内生物活性检测 | 第24-25页 |
·结果 | 第25-31页 |
·聚苯乙烯小球在层层自组装过程中电位与粒径变化 | 第25-27页 |
·肝素微胶囊粒径分布、壁厚和形态 | 第27-29页 |
·肝素微胶囊体外释放 | 第29页 |
·肝素微胶囊的红外光谱 | 第29页 |
·肝素微胶囊体外抗凝血活性 | 第29-30页 |
·肝素微胶囊体内抗凝血活性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7页 |
·层层自组装法制备肝素微胶囊 | 第31-33页 |
·肝素微胶囊显微镜下形态与粒径分布 | 第33-34页 |
·肝素微胶囊抗凝血活性分析 | 第34-36页 |
·肝素微胶囊在大鼠体内作用效果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肝素微胶囊囊壁性质进一步研究 | 第38-4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8-39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38页 |
·仪器 | 第38-39页 |
·方法 | 第39-40页 |
·肝素与铁离子(Ⅲ)在石英片上层层自组装 | 第39页 |
·肝素微胶囊囊壁在镍钛合金表面的红外光谱 | 第39页 |
·肝素微胶囊囊壁抗凝血活性检测 | 第39页 |
·肝素微胶囊囊壁自组装过程中接触角实验 | 第39-40页 |
·肝素微胶囊囊壁溶血实验 | 第40页 |
·肝素微胶囊囊壁血小板黏附实验 | 第40页 |
·结果 | 第40-43页 |
·肝素与铁离子(Ⅲ)在石英片上层层自组装 | 第40-41页 |
·肝素微胶囊囊壁在镍钛合金表面红外光谱 | 第41-42页 |
·肝素微胶囊囊壁抗凝血性检测 | 第42页 |
·肝素微胶囊囊壁在自组装过程中接触角变化 | 第42-43页 |
·肝素微胶囊囊壁溶血试验 | 第43页 |
·肝素微胶囊囊壁血小板粘附实验 | 第43页 |
·讨论 | 第43-46页 |
·肝素微胶囊囊壁理化特性评价 | 第43-45页 |
·肝素微胶囊囊壁生物学性质评价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附录1 肝素的红外光谱 | 第55-56页 |
附录2 肝素、肝素微胶囊红外光谱归属表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