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5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3 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查阅文献 | 第13页 |
·调查研究 | 第13-14页 |
·理论分析 | 第14页 |
5 研究范围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京杭运河(杭州城区段)景观历史回顾 | 第15-21页 |
1 古代京杭运河景观历史回顾 | 第15-19页 |
·秦 | 第15-16页 |
·隋、唐 | 第16-17页 |
·元 | 第17页 |
·宋 | 第17页 |
·明、清 | 第17-18页 |
·古代京杭运河(杭州城区段)景观发展的特征 | 第18-19页 |
2 近现代京杭运河景观发展状况 | 第19-21页 |
·民国初—新中国成立 | 第19页 |
·新中国成立—20世纪末 | 第19-20页 |
·21世纪 | 第20-21页 |
第三章 京杭运河(杭州城区段)的历史遗迹保护 | 第21-29页 |
1 京杭运河的历史遗迹现状 | 第21-25页 |
·古代桥梁 | 第22页 |
·古代园林 | 第22-23页 |
·古代街巷 | 第23-24页 |
·古代建筑 | 第24页 |
·古代宝塔 | 第24页 |
·石刻碑碣 | 第24页 |
·近现代史迹 | 第24-25页 |
·其他遗迹 | 第25页 |
2 京杭运河(杭州城区段)沿线的人文景观 | 第25-26页 |
3 运河历史遗迹损坏原因 | 第26-27页 |
4 运河遗迹的保护策略 | 第27-28页 |
5 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 第28-29页 |
·世界文化遗产的申请标准 | 第28页 |
·文化线路的定义 | 第28页 |
·京杭运河作为文化线路的判别标准 | 第28-29页 |
第四章 京杭运河(杭州城区段)景观发展现状 | 第29-58页 |
1 京杭运河景观构成要素 | 第29-53页 |
·河流景观 | 第29-36页 |
(1) 排水、防洪与灌溉功能 | 第30页 |
(2) 水质问题 | 第30-36页 |
·运河沿线的绿地景观 | 第36-44页 |
·沿岸景观 | 第44-50页 |
·跨越结构—桥梁 | 第50-53页 |
2 运河交通 | 第53-54页 |
3 运河外围环境 | 第54页 |
4 运河组织管理 | 第54页 |
5 景观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54-58页 |
·现状概况 | 第54-55页 |
·问卷调查 | 第55-56页 |
·存在问题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国内外运河景观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杭州运河发展的启示 | 第58-75页 |
1 国内外运河景观的成功经验 | 第58-63页 |
·国外运河景观的成功经验 | 第58-61页 |
·国内运河景观的成功经验 | 第61-63页 |
2 运河未来景观规划原则 | 第63-64页 |
3 运河未来景观建设措施 | 第64-65页 |
·治水与亲水并重 | 第64页 |
·重塑自然生态环境 | 第64页 |
·融入城市绿地系统 | 第64-65页 |
·展示市民生活风貌 | 第65页 |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 第65页 |
4 运河未来景观专项规划 | 第65-70页 |
·建筑控制规划 | 第65-66页 |
·用地规划 | 第66页 |
·沿河绿地规划 | 第66-69页 |
·沿岸道路规划 | 第69页 |
·景观系统规划 | 第69-70页 |
·旅游远景规划 | 第70页 |
5 运河未来景观分段规划 | 第70-74页 |
·拱宸桥区段 | 第71页 |
·湖墅区段 | 第71-72页 |
·武林区段 | 第72-73页 |
·艮山区段 | 第73页 |
·江干区段 | 第73-74页 |
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5-77页 |
附录1 | 第77-78页 |
附录2 | 第7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