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30页 |
第一节 紫杉醇新制剂研究进展 | 第8-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8页 |
第二节 乳腺癌治疗进展 | 第1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0页 |
第二章 紫杉醇亚微球的制备及体外表征 | 第30-4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1-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PCL的合成 | 第32页 |
·纳米粒的制备界面沉淀法制备 PCL/F68纳米粒及工艺优化 | 第32-33页 |
·载药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 第33页 |
·体外释放实验 | 第33-34页 |
·实验结果 | 第34-39页 |
·纳米粒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34页 |
·界面沉淀法制备纳米粒子的工艺优化 | 第34-38页 |
·PCL浓度及分子量的筛选 | 第34-35页 |
·乳化剂及其浓度的筛选 | 第35-36页 |
·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 | 第36-38页 |
·紫杉醇亚微球的粒度及粒度分布 | 第38页 |
·透射电镜观察紫杉醇-聚己内酯亚微球形态 | 第38-39页 |
·紫杉醇亚微球药物含量测定 | 第39页 |
·紫杉醇亚微球体外释放的测定 | 第39页 |
·讨论 | 第39-43页 |
第三章 紫杉醇亚微球对乳腺癌小鼠动物模型治疗的研究 | 第43-5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3-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TA2系小鼠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建立 | 第44页 |
·实验动物模型分组 | 第44-45页 |
·原位杂交超敏检测 | 第45页 |
·HE染色及检测 | 第45-46页 |
·实验结果 | 第46-54页 |
·肿瘤生长抑制率的测定 | 第46-48页 |
·小鼠乳腺癌病理切片 | 第48-51页 |
·各组原位杂交染色 | 第51-54页 |
·讨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全文结论 | 第59-61页 |
作者简历 | 第61页 |
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