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引言 | 第13-24页 |
一、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13-15页 |
二、研究范围的界定、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与路径 | 第23-24页 |
第1章 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的历史基础 | 第24-37页 |
·英国的民主传统与18世纪末的政治形势 | 第24-26页 |
·英国的民主传统 | 第24-25页 |
·18世纪末的政治形势 | 第25-26页 |
·工业革命的技术需求 | 第26-29页 |
·19世纪以前的社会思潮和教育思潮 | 第29-32页 |
·社会思潮 | 第29-30页 |
·教育思潮 | 第30-32页 |
·19世纪以前英格兰的教育发展情况 | 第32-36页 |
·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 | 第32-33页 |
·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 | 第33-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2章 新大学的兴起——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和达拉谟大学的诞生与发展 | 第37-75页 |
·新大学产生的背景分析 | 第37-45页 |
·伦敦的高等教育积淀与伦敦大学的酝酿 | 第37-44页 |
·英格兰的宗教教育传统与国王学院、达拉谟大学的产生 | 第44-45页 |
·新大学的成立和发展 | 第45-62页 |
·伦敦大学的筹备、成立与初期状况 | 第45-54页 |
·国王学院的成立与发展 | 第54-58页 |
·达拉谟大学的成立与发展 | 第58-62页 |
·新大学的特点分析 | 第62-64页 |
·新大学的应用性 | 第62-63页 |
·新大学的民主性 | 第63-64页 |
·新大学对高等教育需求群体的专注 | 第64页 |
·新大学成立与发展的影响 | 第64-71页 |
·新大学的成立是对英格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壮大 | 第64-65页 |
·伦敦大学成为城市学院的发展典范 | 第65-66页 |
·对19世纪末伦敦大学的回归的影响 | 第66-69页 |
·对英国政府处理与高校关系的影响 | 第69-71页 |
小结 | 第71-75页 |
第3章 老大学的转型——牛桥在19世纪后半叶的变革 | 第75-101页 |
·老大学改革的背景分析 | 第75-83页 |
·19世纪上半叶牛桥的缓慢发展 | 第75-76页 |
·国家政策从自由放任到适度干预的转变 | 第76-78页 |
·舆论对牛津和剑桥的批评 | 第78-81页 |
·牛津运动及其结果 | 第81-83页 |
·老大学在50年代以后的改革概况 | 第83-93页 |
·1850年代的皇家委员会调查与大学管理制度的变革 | 第83-89页 |
·1871年的大学考试法案与宗教限制的解除 | 第89-90页 |
·1872年的皇家委员会调查与大学改革的深化 | 第90-93页 |
·老大学改革的特点 | 第93-95页 |
·老大学改革的缓慢 | 第93-94页 |
·老大学改革的多种推动力 | 第94页 |
·老大学改革的世俗化方向 | 第94页 |
·突出管理改革 | 第94-95页 |
·老大学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 第95-98页 |
小结 | 第98-101页 |
第4章 新大学的继续——城市学院运动 | 第101-127页 |
·城市学院运动的背景分析 | 第101-113页 |
·英格兰的城市化和人口变化 | 第101-105页 |
·政府发展技术教育的不力 | 第105-107页 |
·19世纪英国的科技教育活动 | 第107-112页 |
·政府改造伦敦大学造就的机会 | 第112-113页 |
·城市学院运动的概况 | 第113-116页 |
·最初的城市学院 | 第113-114页 |
·城市学院运动的发展 | 第114-116页 |
·城市学院的特征分析 | 第116-122页 |
·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办学方向和目的 | 第116-118页 |
·以捐助和集资为主的建校资金 | 第118-119页 |
·以科学技术为主的课程 | 第119-120页 |
·服务地方的科学研究 | 第120页 |
·服务工商的毕业生去向 | 第120-122页 |
·城市学院产生和发展的意义和局限 | 第122-125页 |
·城市学院增加了英格兰高等教育的灵活性 | 第122-123页 |
·城市学院拓宽了生源和研究的范围,但是也限制了这种扩张 | 第123页 |
·城市学院的创办和发展强化了英格兰自主办学的高等教育传统 | 第123-124页 |
·城市学院满足了当地的文化和技术需要 | 第124-125页 |
·城市学院验证了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职能 | 第125页 |
小结 | 第125-127页 |
第5章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尝试——大学推广运动 | 第127-149页 |
·大学推广运动的背景分析 | 第127-135页 |
·大学推广运动的成人教育基础 | 第127-129页 |
·早期的大学推广尝试 | 第129-132页 |
·女子高等教育的兴起 | 第132-135页 |
·大学推广运动的概况 | 第135-138页 |
·大学推广运动的兴起 | 第135-136页 |
·大学推广运动的发展 | 第136-138页 |
·大学推广运动的特征分析 | 第138-144页 |
·独特的收费方式 | 第139-140页 |
·自由选课与课程结构的变化 | 第140-142页 |
·讲座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 第142页 |
·严格的考核 | 第142-144页 |
·大学推广运动的意义和问题 | 第144-147页 |
·大学推广运动的意义 | 第144-145页 |
·大学推广运动反映出的问题 | 第145-147页 |
小结 | 第147-149页 |
结语 | 第149-160页 |
一、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的动力分析 | 第149-153页 |
(一) 原生动力: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 第149-151页 |
(二) 次生动力:社会力量、政党和政府以及外来影响 | 第151-153页 |
二、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的特点 | 第153-156页 |
(一) 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由单一的精英教育走向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并存 | 第153-154页 |
(二) 教学内容的变革表现为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逐步融合 | 第154-155页 |
(三) 教学方式的变革表现为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转变 | 第155-156页 |
三、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的启示 | 第156-160页 |
(一) 高等教育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第156-157页 |
(二) 高等教育改革必须由民众和政府共同推动 | 第157-158页 |
(三) 高等教育要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 | 第158-159页 |
(四)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另一条道路——成人高等教育 | 第159-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6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66-167页 |
致谢 | 第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