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农民负担 | 第8-16页 |
1.1 农民负担的涵义 | 第8-9页 |
1.2 农民负担的现状 | 第9-11页 |
1.1.1 农民负担总特点是农税轻、规费重,乱收费成了无底洞 | 第9-10页 |
1.1.2 地区经济越不发达,农民负担越重 | 第10-11页 |
1.3 农民负担加重的原因 | 第11-16页 |
1.3.1 现行财政体制使工农城乡间分配关系严重扭曲,加重了农民负担 | 第11页 |
1.3.2 财政对农业投资比重下降,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负担能力减弱 | 第11-12页 |
1.3.3 乡镇政府的事权大于财权,承担了许多应由上级政府承担的支出 | 第12页 |
1.3.4 农村“政社合一”问题仍然存在,乡镇政府以管理者和所有者身份出现,容易加重农民负担 | 第12-13页 |
1.3.5 乡镇行政、事业机构臃肿、人员膨胀,消耗了大量资源,加重了农民负担 | 第13-14页 |
1.3.6 乡镇资金管理混乱和失控,资金浪费严重,使用效率低下,导致农民负担加重 | 第14页 |
1.3.7 对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查处不力 | 第14-15页 |
1.3.8 农民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农村税费改革的必要性 | 第16-21页 |
2.1 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农业税制作出相应变革 | 第16-17页 |
2.2 现行农业税制不合理,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形势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 | 第17-19页 |
2.2.1 农业税名义税率高,实际负担率低,调节作用减弱 | 第17页 |
2.2.2 农业“税轻费重”,导致了农民与国家及乡村组织的分配关系不规范,加重了农民负担 | 第17页 |
2.2.3 计税土地面积变动大,税负不平衡 | 第17-18页 |
2.2.4 税制结构不合理 | 第18页 |
2.2.5 农业税征管难度大、问题多 | 第18-19页 |
2.3 农村税费改革从分配上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关系,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 | 第19-20页 |
2.4 农村税费改革是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 第20页 |
2.5 农村税费改革是改善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历程及评价 | 第21-30页 |
3.1 公粮制 | 第21-24页 |
3.1.1 公粮制的基本内容 | 第21-22页 |
3.1.2 公粮制的优点和成效 | 第22-23页 |
3.1.3 公粮制的缺点 | 第23-24页 |
3.2 税费合一 | 第24-26页 |
3.2.1 魏县税费合一的主要作法 | 第24-25页 |
3.2.2 税费合一的成效与弊端 | 第25页 |
3.2.3 部分学者不赞同税费合一 | 第25-26页 |
3.3 费改税 | 第26-28页 |
3.3.1 费改税的基本内容 | 第26-27页 |
3.3.2 武冈费改税支出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27页 |
3.3.3 武冈费改税的特点和成效 | 第27页 |
3.3.4 武冈费改税的局限和弊端 | 第27-28页 |
3.4 安徽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 | 第28-30页 |
3.4.1 改革的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3.4.2 改革的特点及成效 | 第29-30页 |
3.4.3 改革还有待完善 | 第30页 |
第四章 对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思考 | 第30-34页 |
4.1 从各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情况看农村税费改革的急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 第30-32页 |
4.2 步推动农村税费改革的思考——农民负担过重的根源和税费改革的真正切入点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具体配套对策 | 第34-39页 |
5.1 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步伐,压缩政府规模,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体系 | 第34-35页 |
5.1.1 在界定乡镇政府职能的基础上,进行乡镇政府职能转换 | 第34-35页 |
5.1.2 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模式对现行乡镇机构进行改革 | 第35页 |
5.2 村级组织的运行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依法管理,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权力 | 第35-36页 |
5.3 进一步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 第36-37页 |
5.4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 第37-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