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守法问题研究--自觉守法精神的塑造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三、概念界定:“守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守法的构成要素 | 第10-14页 |
一、守法主体 | 第10-11页 |
二、守法范围 | 第11页 |
三、守法内容 | 第11-12页 |
(一) 履行法律义务 | 第11-12页 |
(二) 行使法律权利 | 第12页 |
四、守法层次 | 第12-14页 |
(一) 守法的最低层次 | 第12页 |
(二) 守法的中级层次 | 第12-13页 |
(三) 守法的高级层次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守法理由的主要学说概述 | 第14-20页 |
一、社会契约理论 | 第14-15页 |
二、暴力威慑理论 | 第15-16页 |
三、法律正当理论 | 第16-17页 |
四、功利主义理论 | 第17-18页 |
五、公民不服从理论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中国社会守法状况分析 | 第20-24页 |
一、中国传统的守法观念 | 第20-21页 |
(一) 礼法结合的伦理性守法观 | 第20页 |
(二) 义务本位与民权无力的守法观 | 第20-21页 |
(三) 等级制度森严的不平等守法观 | 第21页 |
二、中国守法现状分析 | 第21-24页 |
(一) 在政治生活中权力大于法律 | 第21-22页 |
(二) 在社会生活中人情干扰法律 | 第22页 |
(三) 法律工具主义弱化了人们的守法精神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公民自觉守法精神的养成 | 第24-39页 |
一、守法机制形成的原因分析 | 第24-29页 |
(一) 公民守法的原因综述 | 第24-26页 |
(二) 自觉守法机制形成的主客观要件 | 第26-29页 |
二、培养公民自觉守法精神 | 第29-39页 |
(一) 守法精神的释义 | 第29-31页 |
(二) 守法精神生成的条件 | 第31-34页 |
(三) 我国法治进程中守法精神的塑造 | 第34-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