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新型农民的含义和课题的价值 | 第9-11页 |
(一) 新型农民的含义 | 第9-10页 |
(二) 课题的价值 | 第10-11页 |
二、灌输原理及其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 第11-18页 |
(一) 灌输原理的由来 | 第11-13页 |
(二) 灌输的含义 | 第13-14页 |
(三) 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 第14-18页 |
一、坚持灌输原理是培养新型农民工程的时代要求 | 第18-21页 |
(一) 中国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决定灌输原理的适用性 | 第18-19页 |
(二) 农民思想选择的开放度日益增加使灌输原理不可或缺 | 第19-21页 |
二、灌输原理在培养新型农民工程的运用中遇到的障碍 | 第21-32页 |
(一) 灌输主体的障碍 | 第21-25页 |
(二) 灌输客体的障碍 | 第25-27页 |
(三) 灌输内容的障碍 | 第27-31页 |
(四) 灌输介体的障碍 | 第31-32页 |
三、灌输原理在培养新型农民工程中的应用 | 第32-48页 |
(一) 全面把握培养新型农民工程中的灌输客体 | 第33-36页 |
(二) 在培养新型农民工程中灌输主体的认定 | 第36-39页 |
(三) 在培养新型农民工程中灌输内容的整合 | 第39-42页 |
(四) 灌输原理在培养新型农民工程中灌输介体的应用 | 第42-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