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生态风险评价ERA第14-25页
     ·概念和特点第14-16页
     ·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内涵第16-20页
       ·风险评价的发展历史第16-18页
       ·美国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框架第18-20页
     ·国内外ERA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不足第20-25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20-22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22-23页
       ·ERA研究中的不足之处第23-25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5-34页
   ·研究区概况第25-31页
     ·地理位置第25页
     ·地貌特征第25-26页
     ·气候条件第26-27页
     ·土壤植被第27页
     ·水系河道第27-29页
     ·水文泥沙第29-30页
     ·社会经济第30-31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31-33页
   ·本文的技术路线第33-34页
第三章 遥感影像处理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分析第34-62页
   ·处理方法和技术路线第34-37页
     ·遥感影像处理方法第34-37页
     ·本章技术路线第37页
   ·遥感影像处理第37-50页
     ·主要数据源第37-39页
     ·数据预处理第39页
     ·多波段选择与分析第39-45页
       ·波段光谱特征分析第39-41页
       ·最佳指数(OIF)计算第41-42页
       ·最优组合波段第42-45页
     ·图像增强第45页
     ·图像分类第45-50页
       ·非监督和监督分类第45-48页
       ·分类精度评价第48-50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分析第50-60页
     ·LUCC差异检测分析第51-56页
     ·LUCC的幅度和速度趋势分析第56-60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幅度第56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速度和趋势分析第56-60页
   ·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基于景观结构的区域生态风险分析第62-82页
   ·景观和景观结构第62-63页
     ·景观的基本概念第62页
     ·景观结构的分析模型第62-63页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第63-67页
     ·概念和方法论基础第63-64页
     ·评价方法第64-67页
   ·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第67-81页
     ·本章技术路线图第68页
     ·研究区的界定及分析第68页
     ·景观类型划分及受体分析第68-69页
     ·风险源和生态风险指数第69-72页
       ·风险源和生态终点的度量第69-70页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生态风险指数第70-72页
     ·地统计分析方法第72-76页
       ·变异函数及理论模型第72-74页
       ·变异函数检验第74页
       ·克里格插值法第74-76页
     ·评价结果与分析第76-81页
   ·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 区域洪水灾害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第82-118页
   ·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第82-87页
     ·洪水灾害系统第82-84页
     ·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的内容第84-86页
     ·GIS方法和研究进展第86-87页
   ·研究区洪灾概况和技术路线图第87-93页
     ·历史洪灾概述第87-91页
     ·本章技术路线图第91-93页
   ·洪水灾害危险性分析第93-112页
     ·降水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第93-97页
     ·地形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第97-100页
     ·水系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第100-102页
     ·过境洪水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第102-106页
     ·防洪工程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第106-108页
     ·洪水灾害危险性影响的综合分析第108-112页
       ·AHP法确定权重第108-110页
       ·洪灾危险性影响综合分级图第110-112页
   ·洪水灾害易损性分析第112-115页
     ·社会经济易损性指标第112-113页
     ·社会经济易损性分析第113-115页
   ·洪水灾害风险评价与分析第115-116页
   ·小结第116-118页
第六章 区域主要风险源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第118-138页
   ·主要生态风险源的描述第118-126页
     ·干旱第118-120页
     ·洪水第120-121页
     ·污染第121-123页
     ·水土流失第123-126页
   ·本章技术路线图第126页
   ·主要风险源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第126-137页
     ·风险受体和风险源的分析第126-132页
       ·风险受体分析第126-127页
       ·干旱和洪水两种风险源的分析和度量第127页
       ·污染风险源的分析和度量第127-129页
       ·水土流失风险源的分析和度量第129-132页
     ·暴露和危害分析第132-133页
     ·生态终点的确定第133页
     ·风险源的综合权重第133页
     ·风险小区的划分和风险值的度量第133-135页
       ·风险小区的划分第133-134页
       ·风险值的度量第134-135页
     ·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分级图第135-137页
   ·小结第137-138页
第七章 生态风险管理及防灾减灾措施第138-155页
   ·生态风险评价(ERA)与生态风险管理(ERM)的关系第138-139页
   ·研究区生态风险管理对策第139-142页
     ·高风险区的风险管理对策第139-140页
     ·较高风险区的风险管理对策第140-141页
     ·中等和较低风险区的风险管理对策第141页
     ·低风险区的风险管理对策第141-142页
   ·主要风险源的防灾减灾措施第142-155页
     ·干旱灾害第142-144页
     ·洪水灾害第144-150页
     ·水污染第150-152页
     ·水土流失第152-155页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第155-159页
   ·结论第155-157页
   ·讨论第157-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65-166页
致谢第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水化合物胺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癌活性
下一篇:高荧光性类水滑石杂化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