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前言 | 第13-14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 1 小瓜虫病概述 | 第14-17页 |
| ·小瓜虫病的发现、流行及分布 | 第14页 |
| ·小瓜虫病的危害 | 第14-15页 |
| ·小瓜虫病的病理过程 | 第15-17页 |
| 2 小瓜虫的生活史 | 第17页 |
| 3 抑动抗原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抑动抗原的发现及其与血清型标记的关系 | 第17-18页 |
| ·抑动抗原的结构特征 | 第18-19页 |
| ·抑动抗原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19-20页 |
| 4 小瓜虫保护性免疫的研究概况 | 第20-25页 |
| ·小瓜虫不同抗原的免疫效果 | 第20-21页 |
| ·血清抗体、黏膜抗体与保护性免疫的相关性 | 第21-23页 |
| ·小瓜虫病的免疫预防 | 第23页 |
| ·小瓜虫感染成为探讨鱼类行为学和免疫学一种模型 | 第23-24页 |
| ·小瓜虫存在免疫逃避行为 | 第24-25页 |
| 5 免疫亲和层析法基本原理与应用前景 | 第25-27页 |
| 第二部分 小瓜虫重组抑动抗原的提取纯化 | 第27-41页 |
| 1 材料 | 第27页 |
|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 ·重组四膜虫虫株 | 第27页 |
| ·主要仪器 | 第27页 |
| 2 方法 | 第27-32页 |
| ·重组四膜虫的培养及凝集实验 | 第27-28页 |
| ·重组四膜虫膜蛋白萃取、粗提 | 第28页 |
| ·抑动单克隆抗体(10H3和G361)的腹水制备 | 第28-29页 |
| ·杂交瘤细胞的复苏 | 第28-29页 |
| ·诱导腹水单克隆抗体 | 第29页 |
| ·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29页 |
| ·亲和层析柱的制备 | 第29-30页 |
| ·小瓜虫重组抑动抗原G1株(Tet-G1-iAg)和52B株(Tet-52B-iAg)的纯化 | 第30页 |
| ·兔抗Tet-G1-iAg和Tet-52B-iAg血清的制备 | 第30页 |
| ·重组抑动抗原免疫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30-31页 |
| ·ELISA分析重组抑动抗原的抗原性 | 第30-31页 |
| ·重组抑动抗原Western-blotting反应特性 | 第31页 |
| ·SDS-PAGE纯度鉴定 | 第31-32页 |
|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及分子量计算 | 第32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 ·特异性单抗介导的重组四膜虫凝集试验 | 第32-33页 |
| ·ELISA检测结果 | 第33-34页 |
| ·凝胶电泳与Western-blotting结果 | 第34-36页 |
| ·变性非还原条件下Western-blotting结果 | 第36-37页 |
| 4.讨论 | 第37-41页 |
| ·四膜虫表达体系的特点 | 第37-38页 |
| ·重组抑动抗原蛋白纯度及抗原性分析 | 第38-39页 |
| ·抗原位点识别的差异 | 第39页 |
| ·未知条带存在的原因 | 第39-41页 |
| 第三部分 小瓜虫重组抑动抗原的交叉反应性与特异性的分析 | 第41-49页 |
| 1 材料 | 第41页 |
|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 ·虫株、单抗、兔抗血清与实验动物 | 第41页 |
| ·主要仪器 | 第41页 |
| 2 方法 | 第41-43页 |
| ·虫体的复苏与培养 | 第41页 |
| ·凝集实验分析单抗和兔抗的交叉反应性 | 第41-42页 |
| ·虫体的分离及膜蛋白粗提 | 第42页 |
| ·兔抗小瓜虫FJ18血清的制备 | 第42-43页 |
| ·小瓜虫FJ18收集、孵化 | 第42页 |
| ·超声破碎小瓜虫FJ18虫体抗原的制备 | 第42页 |
| ·兔抗血清的制备 | 第42-43页 |
| ·Western-blotting分析重组抑动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性 | 第43页 |
| ·变性非还原条件下的Western-blotting分析重组抑动抗原的特异性 | 第43页 |
| ·变性还原条件下的Western-blotting分析重组抑动抗原的特异性 | 第43页 |
|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 第43页 |
| 3 结果 | 第43-47页 |
| ·单抗和兔抗介导重组抑动抗原的交叉凝集反应 | 第43-44页 |
| ·Western-blotting分析重组抑动抗原的特异性 | 第44-47页 |
| ·变性非还原条件下的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 | 第44-45页 |
| ·变性还原条件下的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 | 第45-47页 |
| 4 讨论 | 第47-49页 |
| ·抗原交叉反应性的分析 | 第47页 |
| ·重组抑动抗原与天然抑动抗原的免疫原性存在部分差异 | 第47-49页 |
| 第四部分 小瓜虫重组抑动抗原ISA763A疫苗的制备及血清抗体规律分析 | 第49-53页 |
| 1 材料 | 第49页 |
| ·主要试剂 | 第49页 |
| ·虫株、单抗与实验动物 | 第49页 |
| ·主要仪器 | 第49页 |
| 2 方法 | 第49-50页 |
| ·供饲鱼及饲养条件 | 第49-50页 |
| ·小瓜虫重组抑动抗原ISA763A疫苗的制备 | 第50页 |
| ·免疫接种试验 | 第50页 |
| ·Western-blotting分析欧鳗的免疫应答规律 | 第50页 |
| ·血清抗体的凝集特性分析 | 第50页 |
| 3 结果 | 第50-52页 |
| ·小瓜虫重组抑动抗原ISA763A疫苗制备 | 第50-51页 |
| ·Western-blotting分析欧鳗的免疫应答规律 | 第51页 |
| ·欧洲鳗鲡血清抗体介导的凝集反应 | 第51-52页 |
| 4 讨论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附录 | 第60-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