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6页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第6-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1页 |
·黄花苜蓿的地位和作用 | 第10页 |
·黄花苜蓿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快速繁殖研究概述 | 第15-20页 |
·组织培养研究概况 | 第15-20页 |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 | 第15页 |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 | 第16-18页 |
·豆科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 第18页 |
·组织培养的应用 | 第18-20页 |
·扦插概述 | 第20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黄花苜蓿不同品系及其相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1-23页 |
·供试材料 | 第21页 |
·标准分子量蛋白 | 第21页 |
·试验药剂 | 第21-22页 |
·试验仪器设备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种子贮藏蛋白质提取 | 第22页 |
·电泳 | 第22页 |
·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黄花苜蓿不同品系的快速繁殖研究 | 第23-27页 |
·供试材料 | 第23页 |
·通过愈伤组织的快速繁殖材料 | 第23页 |
·通过茎段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材料 | 第23页 |
·扦插快速繁殖材料 | 第23页 |
·试验用药剂 | 第23页 |
·试验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27页 |
·通过愈伤组织的快速繁殖 | 第24-25页 |
·通过茎段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 第25-26页 |
·扦插快繁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7-53页 |
·黄花苜蓿不同品系及其相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7-34页 |
·供试黄花苜蓿的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 | 第27页 |
·黄花苜蓿不同品系的遗传多样性 | 第27-29页 |
·黄花苜蓿其它相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 第29页 |
·黄花苜蓿不同品系与其它相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29-30页 |
·聚类分析 | 第30-32页 |
·9 份供试材料的聚类分析 | 第30-31页 |
·4 个黄花苜蓿品系与5 个相关种质间的遗传距离比较 | 第31-32页 |
·黄花苜蓿4 个品系及其5 个相关种质的种子贮藏蛋白指纹图谱分析 | 第32-34页 |
·图谱分区分析 | 第32页 |
·特征带分析 | 第32-34页 |
·黄花苜蓿不同品系的快速繁殖研究 | 第34-53页 |
·通过愈伤组织的快繁研究 | 第34-44页 |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4-40页 |
·愈伤组织的分化 | 第40-44页 |
·通过茎段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 第44-48页 |
·初代培养 | 第44页 |
·继代与增殖 | 第44-45页 |
·生根培养 | 第45-48页 |
·炼苗与移栽 | 第48页 |
·扦插快速繁殖 | 第48-53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花苜蓿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48-53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3-57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66页 |
导师简介 | 第66-67页 |
附图1:黄花苜蓿不同品系及其相关种质的种子贮藏蛋白电泳图谱 | 第67-70页 |
附图2:组织培养图片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