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课题背景 | 第13页 |
·染料废水的特征及危害 | 第13-14页 |
·染料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 | 第14-15页 |
·偶氮染料的生物脱色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偶氮染料结构与生物脱色的关系 | 第15-17页 |
·细菌对偶氮染料的脱色 | 第17-20页 |
·偶氮染料生物脱色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应用于偶氮染料的脱色 | 第21-23页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 第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9页 |
第二章 活性黑5脱色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 第29-42页 |
·引言 | 第29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9-30页 |
·活性黑5脱色菌的筛选与分离纯化 | 第30-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菌种的筛选与纯化 | 第31-32页 |
·活性黑5脱色菌的鉴定 | 第32-35页 |
·菌株及其群落的形态特征 | 第32-33页 |
·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 | 第33-34页 |
·鉴定结果 | 第34-35页 |
·脱色菌对活性黑5的脱色作用 | 第35-36页 |
·活性黑5脱色菌的生长特性研究 | 第36-40页 |
·菌株的生长曲线 | 第36页 |
·菌体浓度测定方法及OD-干重浓度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6-37页 |
·pH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 第37页 |
·温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 第37-38页 |
·接种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 第38-39页 |
·装液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 第39-40页 |
·供氧条件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 第40页 |
·菌株对氮源的利用情况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活性黑5脱色菌的脱色条件研究 | 第42-63页 |
·引言 | 第42页 |
·单因素影响实验 | 第42-47页 |
·温度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 第42-44页 |
·pH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 第44-45页 |
·接种量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 第45-46页 |
·装液量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 第46-47页 |
·正交实验 | 第47-49页 |
·不同碳源和氮源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 第49-51页 |
·不同碳源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氮源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 第50-51页 |
·葡萄糖浓度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 第51-53页 |
·染料浓度对脱色的影响 | 第53-55页 |
·盐度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 第55-56页 |
·金属离子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 第56-61页 |
·各种金属离子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 第56-57页 |
·Mg~(2+)、Mn~(2+)、Ca~(2+)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 第57-59页 |
·Fe~(3+)和Zn~(2+)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第四章 活性黑5脱色菌对不同结构偶氮染料脱色性能研究 | 第63-79页 |
·引言 | 第63页 |
·菌株S8对染料脱色的广谱性研究 | 第63-65页 |
·偶氮染料种类对菌株S8脱色的影响 | 第65-69页 |
·偶氮染料分子结构特征对其细菌降解脱色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69-76页 |
·-OCH_3取代对降解脱色的影响 | 第69-71页 |
·卤素原子-Cl取代对降解脱色的影响 | 第71-72页 |
·-NHCOCH3取代对降解脱色的影响 | 第72-74页 |
·-SO_3H和-COOH取代对降解脱色的影响 | 第74-75页 |
·杂环和金属离子对降解脱色的影响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第五章 活性黑5脱色菌的固定化及其脱色特性研究 | 第79-90页 |
·引言 | 第79页 |
·活性黑5脱色菌的固定化 | 第79-85页 |
·脱色菌固定化方法 | 第79页 |
·固定化条件的正交试验 | 第79-81页 |
·pH对活性黑5脱色的影响 | 第81-82页 |
·温度对活性黑5脱色的影响 | 第82页 |
·染料初始浓度对活性黑5脱色的影响 | 第82-84页 |
·固定化颗粒重复利用实验 | 第84-85页 |
·固定化脱色菌应用于染料废水处理 | 第85-88页 |
·葡萄糖浓度对染料废水处理的影响 | 第85-86页 |
·盐度对染料废水脱色的影响 | 第86-87页 |
·固定化菌体在厌氧反应器中的生物强化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0-93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建议 | 第92-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