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部分种质资源性状研究与利用评价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8-22页 |
·油菜的起源、进化与分类 | 第8-9页 |
·油菜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 第9-17页 |
·油菜种质资源的搜集与整理 | 第10页 |
·油菜的形态学研究 | 第10-11页 |
·油菜的细胞学研究 | 第11-12页 |
·油菜的生化标记研究 | 第12-13页 |
·油菜的品质性状研究 | 第13-15页 |
·油菜的分子标记研究 | 第15-16页 |
·油菜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 第16-17页 |
·作物核心种质构建研究 | 第17-20页 |
·核心种质含义、特点和步骤 | 第17-18页 |
·作物核心种质的建立方法 | 第18-20页 |
·数据收集整理 | 第18页 |
·收集数据分组 | 第18-19页 |
·核心样品选择 | 第19页 |
·核心种质的检验与评价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供试材料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3页 |
·农艺性状考察 | 第23页 |
·品质分析 | 第23页 |
·SSR分析 | 第23-24页 |
·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23页 |
·SSR引物的选择 | 第23-24页 |
·PCR反应与产物检测 | 第24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4-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1页 |
·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 第26-30页 |
·性状表现 | 第26-27页 |
·聚类分析 | 第27-30页 |
·SSR分子标记分析 | 第30-33页 |
·引物多态性分析 | 第30-31页 |
·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 | 第31-33页 |
·农艺性状聚类与分子标记聚类比较 | 第33-34页 |
·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 第34-36页 |
·油菜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 第36-41页 |
·核心种质的构建及来源地分布 | 第36-37页 |
·核心种质的农艺性状代表性检验 | 第37-39页 |
·核心种质的分子水平评价 | 第39-41页 |
4 讨论 | 第41-47页 |
·不同遗传标记在油菜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 第41-42页 |
·形态学标记在油菜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 第41页 |
·分子标记在油菜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 第41页 |
·两种标记技术在油菜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差异 | 第41-42页 |
·品质测定方法及分析结果评价 | 第42-43页 |
·供试材料的综合评价 | 第43-44页 |
·核心种质构建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 第44-47页 |
·核心种质构建方法探讨 | 第44-45页 |
·核心种质在生产中的应用 | 第45-47页 |
5 结论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图版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