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山区撑绿竹3号纸浆林培育技术初步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前言 | 第8-17页 |
| ·竹类资源概况及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竹类科研概况 | 第10-12页 |
| ·撑绿竹3号研究简介 | 第12-16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2 研究地区概况、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 | 第17-22页 |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7页 |
| ·技术线路 | 第17-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 ·研究方案 | 第18-22页 |
| ·出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 | 第18-19页 |
| ·含水量、生物量和叶面积测定 | 第19-20页 |
| ·适地适竹与造林地选择 | 第20页 |
| ·竹丛营养空间拓展与造林密度 | 第20-21页 |
| ·竹丛立竹结构调整与新竹生长 | 第21-22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8页 |
| ·出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 | 第22-26页 |
| ·出笋数量分布 | 第22页 |
| ·退笋数量分布 | 第22-23页 |
| ·幼竹高生长期的划分 | 第23页 |
| ·幼竹高生长的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 ·幼竹日高生长节律 | 第24-25页 |
| ·幼竹高生长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 第25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25-26页 |
| ·含水量、生物量和叶面积 | 第26-34页 |
| ·含水量 | 第26-27页 |
| ·生物量 | 第27-31页 |
| ·叶面积 | 第31-32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2-34页 |
| ·适地适竹与造林地选择 | 第34-42页 |
| ·主要立地因子对撑绿竹3号生长的影响 | 第34-39页 |
| ·各立地因子与撑绿竹3号生长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39页 |
| ·撑绿竹3号栽培区的立地分类 | 第39-40页 |
| ·撑绿竹3号纸浆林的造林地选择 | 第40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0-42页 |
| ·竹丛营养空间拓展与造林密度 | 第42-45页 |
| ·主要立地因子与竹丛营养空间拓展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42页 |
| ·主要立地因子对竹丛营养空间拓展的影响 | 第42-44页 |
| ·撑绿竹3号纸浆林的造林密度 | 第44-45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5页 |
| ·竹丛立竹结构调整与新竹生长 | 第45-48页 |
| ·立竹不同龄级结构试验(试验A) | 第46页 |
| ·立竹不同采伐强度试验(试验B) | 第46-47页 |
| ·不同龄级立竹保留比例试验(试验C) | 第47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7-48页 |
| 4 初步总结与问题建议 | 第48-51页 |
| ·撑绿竹3号纸浆林的培育技术措施 | 第48-49页 |
| ·造林地选择 | 第48-49页 |
| ·造林密度 | 第49页 |
| ·出笋期培育 | 第49页 |
| ·幼竹生长期培育 | 第49页 |
| ·竹丛立竹结构调整 | 第49页 |
| ·竹林经营管理 | 第49页 |
| ·竹林采伐利用 | 第49页 |
| ·问题与建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附录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