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开发整理潜力研究--以卢龙县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进展综述 | 第10-15页 |
·耕地开发整理内涵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耕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研究进展评述 | 第15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耕地开发整理内涵及潜力结构分析 | 第18-26页 |
·耕地开发整理的理论依据 | 第18-19页 |
·耕地开发整理的内涵 | 第19页 |
·耕地开发整理潜力的内涵 | 第19-20页 |
·耕地开发整理潜力与农用地分等 | 第20-21页 |
·耕地开发整理潜力的结构分析 | 第21-25页 |
·耕地开发整理的数量潜力 | 第21-23页 |
·耕地开发整理质量潜力 | 第23-24页 |
·耕地开发整理的综合潜力 | 第24-25页 |
·耕地开发整理潜力分区 | 第25页 |
·耕地开发整理时序安排 | 第25-26页 |
3. 卢龙县的概况 | 第26-33页 |
·地理位置 | 第26页 |
·自然资源概况 | 第26-27页 |
·社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状况 | 第27-28页 |
·卢龙县的耕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 | 第28-33页 |
·卢龙县的耕地利用结构 | 第28-29页 |
·耕地资源逐年递减,人地矛盾突出 | 第29-30页 |
·耕地的质量状况高,利用效率低 | 第30-31页 |
·耕地后备资源的状况 | 第31-33页 |
4. 卢龙县耕地开发整理潜力的测算 | 第33-44页 |
·耕地开发整理的数量潜力的测算 | 第33-39页 |
·卢龙县现有耕地整理的潜力 | 第33-35页 |
·耕地后备资源中宜农耕地数量潜力 | 第35-38页 |
·卢龙县耕地整理的综合数量潜力 | 第38-39页 |
·耕地开发整理的质量潜力分析 | 第39-42页 |
·耕地的理论产能 | 第39页 |
·耕地的可实现产能 | 第39-40页 |
·耕地的实际产能 | 第40页 |
·耕地的利用潜力和理论潜力 | 第40-41页 |
·耕地的利用潜力和理论潜力空间分布 | 第41-42页 |
·耕地开发整理综合潜力分析 | 第42-44页 |
·耕地开发整理近期综合潜力 | 第42页 |
·耕地开发整理远期综合潜力 | 第42-43页 |
·耕地整理综合潜力的空间分布 | 第43-44页 |
5. 耕地开发整理潜力分区及时序安排 | 第44-50页 |
·耕地开发整理潜力分区 | 第44-48页 |
·耕地开发整理潜力分区原则 | 第44页 |
·耕地开发整理潜力区的划分 | 第44-48页 |
·潜力分区方案的确定 | 第48页 |
·耕地开发整理时序安排 | 第48-50页 |
6. 结论和讨论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0页 |
·讨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作者简历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件 | 第57-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