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陆地棉杂种优势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缩略词表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4页
 1. 作物杂种优势的概念及遗传基础第14-15页
 2. 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第15-17页
 3. 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方法及进展第17-25页
   ·配合力分析与杂种优势第17-18页
   ·数量遗传模型与杂种优势第18-20页
   ·QTLs与杂种优势第20-22页
   ·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第22-23页
   ·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第23-24页
   ·表观遗传与杂种优势第24-25页
 4. 棉花连锁图谱和QTLs的研究第25-27页
 5. 棉花叶形的相关研究第27-29页
 6. 作物分子辅助育种的相关研究第29-32页
   ·分子辅助选择的主要研究方向第29-30页
   ·影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因素第30-32页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2-34页
第二章 陆地棉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第34-66页
   ·材料和方法第34-37页
     ·材料第34-35页
     ·试验设计和安排第35页
     ·田间调查和数据收集第35-36页
     ·统计分析第36-37页
   ·结果与分析第37-61页
     ·农艺性状的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株高和果枝数遗传变异组分第37-38页
       ·株高和果枝数遗传效应的估计第38-40页
     ·产量组成的结果与分析第40-44页
       ·产量组成的遗传变异组分第40-42页
       ·产量组成的遗传效应估计第42-44页
     ·产量的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产量的遗传变异组分第44-45页
       ·产量的遗传效应估计第45-48页
     ·纤维品质性状的结果与分析第48-53页
       ·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组分第48-49页
       ·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估计第49-53页
     ·杂种优势第53-58页
     ·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第58-61页
       ·遗传相关第58-59页
       ·表型相关第59-61页
       ·遗传和表型相关的比较第61页
   ·讨论第61-66页
     ·株高和果枝数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第62页
     ·产量组成因素和产量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第62-64页
     ·纤维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第64-65页
     ·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第65-66页
第三章 棉花表型和分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比较分析第66-77页
   ·材料和方法第67-69页
     ·材料第67页
     ·田间调查和数据收集第67页
     ·DNA提取第67-68页
     ·SSR标记方法第68页
     ·统计分析第68-69页
   ·结果与分析第69-73页
     ·亲本的多态性第69页
     ·遗传距离第69-70页
     ·聚类分析第70-71页
     ·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及SCA的关系第71-72页
     ·亲本的平均遗传距离与遗传效应估计值的关系第72-73页
   ·讨论第73-77页
第四章 鸡脚叶陆地棉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第77-110页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下陆地棉开花期的遗传第77-88页
     ·材料和方法第78-81页
       ·材料第78页
       ·田间试验和数据收集第78页
       ·统计分析第78-81页
     ·结果与分析第81-85页
       ·田间试验第81-84页
       ·开花期的正态分布第84页
       ·联合世代分析第84-85页
     ·讨论第85-88页
 第二节 陆地棉叶形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第88-99页
     ·材料和方法第89-91页
       ·材料第89页
       ·田间试验第89页
       ·数据调查第89-90页
       ·统计和遗传模型第90-91页
     ·结果与分析第91-96页
       ·叶形性状间的相关第91页
       ·基因行为、遗传力和最小基因数第91-96页
     ·讨论第96-99页
 第三节 陆地棉叶片早衰的遗传分析第99-110页
     ·材料和方法第100-101页
       ·材料第100页
       ·田间试验和数据收集第100-101页
       ·统计和遗传分析第101页
     ·结果与分析第101-107页
       ·早衰指标的确定第101-102页
       ·田间试验分析第102-103页
       ·基因行为第103-104页
       ·遗传力、最小基因数和遗传获得量第104-105页
       ·叶面积与叶片衰老的关系第105-107页
     ·讨论第107-110页
第五章 鸡脚叶陆地棉相关性状的QTLS分析第110-117页
   ·材料和方法第111-113页
     ·材料第111页
     ·作图群体的构建第111-112页
     ·农艺性状考察第112页
     ·DNA提取第112页
     ·SSR标记第112页
     ·SRAP标记第112页
     ·读取数据及分析第112-113页
   ·结果与分析第113-115页
     ·连锁图谱的构建第113页
     ·QTLs检测第113-115页
   ·讨论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作者简介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龙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构树叶活性成分分析及抑菌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