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籽瓯柑的选育、脱毒及配套栽培技术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9-14页 |
·瓯柑栽培历史 | 第9页 |
·瓯柑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无籽瓯柑良种选育 | 第9-10页 |
·瓯柑药用物质研究 | 第10页 |
·栽培技术研究 | 第10页 |
·其它方面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柑橘良种选育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柑橘芽变选种 | 第11-12页 |
·芽变选种获得的柑橘良种 | 第11-12页 |
·芽变鉴定手段 | 第12页 |
·无核柑橘类型选育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3-14页 |
2 无籽瓯柑选育过程 | 第14-19页 |
·选育经过 | 第14页 |
·遗传稳定性研究 | 第14页 |
·遗传鉴定 | 第14-1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15页 |
·材料 | 第14-15页 |
·方法 | 第1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5-17页 |
·RAPD分析结果 | 第15-16页 |
·聚类结果分析 | 第16-17页 |
·利用RAPD来区分无籽瓯柑与普通瓯柑 | 第17页 |
·讨论 | 第17页 |
·无籽瓯柑主要性状 | 第17-19页 |
·植物学特征 | 第17页 |
·果实经济性状 | 第17-18页 |
·生长结果特性 | 第18页 |
·物候期 | 第18页 |
·适应性及抗逆性 | 第18-19页 |
3 无籽瓯柑无籽机理研究 | 第19-22页 |
·材料方法 | 第19-20页 |
·材料 | 第19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19-20页 |
·花粉粒形态测定 | 第19页 |
·花粉活力和花粉量检测 | 第19页 |
·花粉发芽实验 | 第19-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1页 |
·形态学观察结果 | 第20页 |
·花粉粒形态测定 | 第20页 |
·花粉活力与花粉量测定 | 第20-21页 |
·花粉发芽试验 | 第21页 |
·讨论 | 第21-22页 |
4 无籽瓯柑脱毒技术研究 | 第22-2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2-23页 |
·带病母本和阳性对照的准备 | 第22页 |
·砧木准备 | 第22页 |
·接穗的采集及茎尖微芽嫁接 | 第22页 |
·样品DNA的提取及黄龙病的PCR分析 | 第22-23页 |
·二次嫁接技术 | 第23页 |
·结果 | 第23-25页 |
·茎尖大小对微芽嫁接脱毒苗成活率的影响 | 第23页 |
·茎尖大小对脱毒效果的影响 | 第23-24页 |
·二次嫁接可促进试管苗快速生长 | 第24-25页 |
·讨论 | 第25-27页 |
5 无籽瓯柑配套栽培技术 | 第27-34页 |
·栽培技术 | 第27-30页 |
·建园 | 第27页 |
·栽植 | 第27页 |
·肥水管理 | 第27页 |
·花果管理 | 第27-28页 |
·控花疏果 | 第27-28页 |
·保花保果 | 第28页 |
·病虫害防治 | 第28-29页 |
·防治原则 | 第28页 |
·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 第28-29页 |
·采收 | 第29页 |
·采收条件 | 第29页 |
·采收方法 | 第29页 |
·防腐保鲜 | 第29页 |
·果实分级、包装、贮藏及运输 | 第29-30页 |
·分等 | 第29页 |
·包装、贮藏及运输 | 第29-30页 |
·高接换种技术研究 | 第30-34页 |
·改造橘树的选择 | 第30页 |
·高接换种时间及其特点 | 第30-31页 |
·高接换种方法 | 第31-32页 |
·换种树高接前准备 | 第31页 |
·接穗的选择、准备 | 第31页 |
·高接部位,嫁接量及其分布 | 第31页 |
·砧木的削切 | 第31页 |
·接穗的削取 | 第31-32页 |
·接合及其绑扎 | 第32页 |
·接后管理 | 第32-34页 |
·检查成活率、补接 | 第32页 |
·剪砧、锯干 | 第32页 |
·涂白 | 第32页 |
·挑膜露芽,适时解膜 | 第32-33页 |
·抹芽 | 第33页 |
·摘心造型 | 第33页 |
·肥水管理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图版与图版说明 | 第37-39页 |
附录: 近年已发表的论文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