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1 弓形虫的发现史 | 第9页 |
2 弓形虫的病原学与生活史 | 第9-10页 |
3 弓形虫的P30 蛋白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P30 蛋白的鉴定及结构特点 | 第10-11页 |
·P30 蛋白的免疫作用 | 第11页 |
·P30 蛋白的免疫学特点 | 第11-12页 |
·P30 抗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2-13页 |
·P30 在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 | 第13页 |
4 弓形虫病的诊断方法 | 第13-17页 |
·病原学诊断 | 第13-14页 |
·血清学诊断 | 第14-16页 |
·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5 猪弓形虫NT 株与NTA 株 | 第17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9页 |
试验一 刚地弓形虫NT 株P30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19-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9页 |
·材料 | 第19-20页 |
·方法 | 第20-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7页 |
·T.GONDII P30 基因片段PCR 扩增 | 第29-30页 |
·T/A 克隆的鉴定 | 第30-31页 |
·重组质粒PET-32A(+)/P30 的鉴定 | 第31-32页 |
·重组蛋白的SDS-PAGE 结果 | 第32-33页 |
·表达产物产量的扫描分析 | 第33页 |
·重组蛋白的存在状态分析 | 第33-34页 |
·重组蛋白的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34-36页 |
·重组蛋白的纯化结果 | 第36页 |
·重组蛋白的免疫印迹分析 | 第36-37页 |
3 讨论 | 第37-39页 |
试验二 刚地弓形虫抗体ELISA 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 第39-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3页 |
·材料 | 第39-40页 |
·方法 | 第40-42页 |
·间接ELISA 与间接血凝试验的比较 | 第42-43页 |
2 结果 | 第43-49页 |
·重组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43页 |
·ELISA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3-47页 |
·阴阳性临界值的判定 | 第47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47-48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48页 |
·包被板的保存期测定 | 第48-49页 |
·间接ELISA 检测程序 | 第49页 |
·间接ELISA 与间接血凝试验的比较 | 第49页 |
3 讨论 | 第49-52页 |
·间接ELISA | 第49-50页 |
·间接ELISA 实验条件的摸索 | 第50-51页 |
·用建立的间接ELISA 方法进行样品血清阴阳性的判定 | 第51页 |
·ELISA 与IHA 两种检测方法符合率的比较 | 第51-52页 |
全文小结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