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损益相抵规则概说 | 第9-17页 |
第一节 损益相抵规则的含义与法律特征 | 第9-11页 |
一、损益相抵规则的含义 | 第9-11页 |
二、损益相抵规则的法律特征 | 第11页 |
第二节 损益相抵规则的立法例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损益相抵规则的理论依据 | 第12-15页 |
一、利益说 | 第13-14页 |
二、禁止得利说 | 第14-15页 |
第四节 损益相抵规则与相关规则的关系 | 第15-17页 |
一、损益相抵规则与减损规则的关系 | 第15页 |
二、损益相抵规则与过失相抵规则的关系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损益相抵规则的构成要件 | 第17-27页 |
第一节 损害赔偿之债成立 | 第17-19页 |
第二节 赔偿权利人因同一损害事实而受有利益 | 第19-21页 |
第三节 损害事实与所受利益之间有因果关系 | 第21-27页 |
一、损益同源说 | 第21-22页 |
二、相当因果关系说 | 第22-24页 |
三、法规目的说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损益相抵规则的适用 | 第27-33页 |
第一节 损益相抵规则的适用范围 | 第27-29页 |
一、损益相抵规则只适用于违约损害赔偿之债 | 第27页 |
二、损益相抵规则既适用于违约又适用于侵权损害赔偿之债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损益相抵规则的计算方法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损益相抵规则适用的限制 | 第30-33页 |
一、客观损害赔偿中损益相抵的限制 | 第30-31页 |
二、主观损害赔偿中损益相抵的限制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损益相抵规则的立法构想 | 第33-35页 |
第一节 损益相抵规则在我国立法中的现状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损益相抵规则的立法构想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