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ANUC数控实验平台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数控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的作用及重要性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3-16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存在的不足和解决方案 | 第15-16页 |
|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教学情况 | 第16-18页 |
|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教学背景 | 第16-17页 |
|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8-19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8-19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数控故障诊断与维修基础 | 第20-30页 |
| ·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 | 第20-22页 |
| ·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 | 第20页 |
| ·数控系统及组成 | 第20-21页 |
| ·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加工原理 | 第21-22页 |
| ·数控技术的特点 | 第22页 |
| ·数控机床的可靠性理论与技术 | 第22-25页 |
| ·可靠性概述 | 第23页 |
| ·数控系统可靠性研究 | 第23-25页 |
| ·数控机床维修的基本要求 | 第25-27页 |
| ·人员素质的要求 | 第26页 |
| ·在维修手段方面应具备的条件 | 第26页 |
| ·工作环境 | 第26-27页 |
| ·维修前的准备工作 | 第27页 |
|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方法与特点 | 第27-29页 |
|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方法 | 第27-28页 |
|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特点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基于FANUC系统的故障实验平台设计 | 第30-47页 |
| ·故障试验平台的开发环境 | 第30-36页 |
| ·FANUC—0i系统的连接 | 第30-33页 |
| ·系统的参数及设定 | 第33页 |
| ·FANUC—0i系统中的PMC | 第33-36页 |
| ·故障试验平台的结构和原理图的设计 | 第36-43页 |
| ·故障试验平台的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 | 第36-38页 |
| ·故障实验平台所需的I/O地址分配及连接 | 第38-43页 |
| ·梯形图的传输及修改 | 第43-46页 |
| ·梯形图的输出 | 第43-46页 |
| ·梯形图的修改原理 | 第46页 |
| ·修改后梯形图的输入 | 第46页 |
| ·本章小节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故障实验平台的应用 | 第47-56页 |
| ·故障设置、分析及排除应用实例 | 第47-51页 |
| ·DNC模式无效的故障设置、分析及排除 | 第48-49页 |
| ·X轴正向超程的故障设置、分析及排除 | 第49页 |
| ·存储器保护的故障设置、分析及排除 | 第49-50页 |
| ·机床锁住故障的设置、分析及排除 | 第50-51页 |
| ·PMC在现场故障诊断与维修中的应用 | 第51-53页 |
| ·根据故障号进行故障诊断 | 第51-52页 |
| ·根据控制对象的工作原理诊断故障 | 第52页 |
| ·根据PMC的I/O状态诊断 | 第52页 |
| ·动态跟踪梯形图诊断故障 | 第52-53页 |
| ·数控机床远程故障诊断服务平台的研究 | 第53-55页 |
| ·数控机床远程故障诊断服务平台结构的建立 | 第54页 |
| ·数控机床远程故障诊断服务平台数据库技术 | 第54-55页 |
| ·远程故障诊断服务平台的重构设计技术 | 第55页 |
| ·本章小节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 ·总结 | 第56页 |
| ·展望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附录 | 第60-61页 |
| A. 插头管脚的排列 | 第60页 |
| B. DI/DO的连接 | 第60-61页 |
| C. 地址号中的字母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