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6页 |
| Abstract | 第16-20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20-45页 |
| 第一章 空心莲子草危害、治理与草甘膦的抗性研究 | 第20-36页 |
| ·空心莲子草的危害与治理 | 第20-27页 |
| ·空心莲子草的发生与分布 | 第20-22页 |
| ·空心莲子草的危害 | 第22-23页 |
| ·空心莲子草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适应性 | 第23-25页 |
| ·生物学特性 | 第23-24页 |
| ·环境适应性 | 第24-25页 |
| ·空心莲子草的治理与资源化利用 | 第25-27页 |
| ·治理概况 | 第25页 |
| ·人工防除 | 第25页 |
| ·生物防治 | 第25-26页 |
| ·化学防治 | 第26页 |
| ·资源化利用 | 第26-27页 |
| ·草甘膦在杂草体内的作用方式和抗药性研究 | 第27-36页 |
| ·草甘膦的作用方式 | 第27-28页 |
| ·草甘膦的特点 | 第28页 |
| ·草甘膦在杂草体内的吸收、传导与代谢 | 第28-29页 |
| ·草甘膦使用技术与应用趋势 | 第29-33页 |
| ·环境条件对草甘膦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 ·金属离子对草甘膦的拮抗作用 | 第30页 |
| ·助剂与其它除草剂对草甘膦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 ·草甘膦的应用现状与趋势 | 第31-33页 |
| ·杂草对草甘膦的耐药性与抗药性机理 | 第33-36页 |
| ·耐药性与抗药性发展趋势 | 第33-34页 |
| ·耐药性与抗药性机理 | 第34-36页 |
| 第二章 高锰胁迫发展趋势与植物耐锰机制 | 第36-45页 |
| ·土壤中锰的赋存形态及高锰胁迫发展趋势 | 第36-39页 |
| ·锰的丰度 | 第36页 |
| ·锰的赋存形态与有效性 | 第36页 |
| ·锰赋存形态的影响因素 | 第36-38页 |
| ·高锰胁迫及其发展趋势 | 第38-39页 |
| ·高锰胁迫现状 | 第38页 |
| ·高锰胁迫的发展趋势 | 第38-39页 |
| ·高等植物中锰的生理功能与锰毒 | 第39-41页 |
| ·锰的生理功能 | 第39页 |
| ·植物锰毒 | 第39-40页 |
| ·锰与其它元素的相互作用 | 第40-41页 |
| ·高等植物的耐锰机制 | 第41-45页 |
| ·吸收与运转差异 | 第41-42页 |
| ·区隔化 | 第42页 |
| ·排泄作用 | 第42-43页 |
| ·金属螯合物解毒 | 第43-45页 |
| ·有机酸和氨基酸 | 第43页 |
| ·植物螯合多肽和金属硫因蛋白 | 第43-45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45-115页 |
| 第三章 论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45-48页 |
| ·研究意义 | 第45-46页 |
| ·研究目标 | 第46-47页 |
| ·研究内容 | 第47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47页 |
| ·技术路线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高锰对空心莲子草生长繁殖与草甘膦耐性的影响 | 第48-61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 ·药剂与设备 | 第48页 |
| ·自然光照条件下高锰胁迫植株培养 | 第48-50页 |
| ·人工辅助光照条件下高锰胁迫植株培养 | 第50页 |
| ·高锰胁迫浓度的选择 | 第50页 |
| ·高锰胁迫对空心莲子草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 第50-51页 |
| ·高锰胁迫下空心莲子草对草甘膦的敏感性 | 第51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8页 |
| ·不同锰胁迫浓度对空心莲子草生长的影响 | 第51-52页 |
| ·高锰胁迫对空心莲子草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 第52-56页 |
| ·高锰胁迫下空心莲子草对草甘膦的敏感性 | 第56-58页 |
| ·讨论 | 第58-61页 |
| 第五章 高锰胁迫下空心莲子草的光合特性 | 第61-70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1-63页 |
| ·植株培养 | 第61页 |
| ·光饱和响应曲线测定 | 第61-62页 |
|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62页 |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62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2-6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3-68页 |
| ·高锰胁迫对空心莲子草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63-65页 |
| ·高锰胁迫对空心莲子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65页 |
| ·高锰胁迫对空心莲子草PS Ⅱ吸收光能分配比例的影响 | 第65页 |
| ·高锰胁迫对空心莲子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65-67页 |
| ·高锰胁迫对空心莲子草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67-68页 |
| ·讨论 | 第68-70页 |
| ·高锰胁迫下空心莲子草光合速率变化的原因分析 | 第68-69页 |
| ·高锰胁迫下空心莲子草过剩激发能的耗散途径 | 第69-70页 |
| 第六章 高锰胁迫下空心莲子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响应 | 第70-78页 |
| ·引言 | 第70-7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1-72页 |
| ·植株培养 | 第71页 |
| ·MDA含量测定 | 第71页 |
|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71-72页 |
|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72页 |
| ·草甘膦处理 | 第72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7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2-76页 |
| ·高锰胁迫与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 第72-74页 |
| ·高锰胁迫和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74-76页 |
| ·高锰胁迫与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76页 |
| ·讨论 | 第76-78页 |
| 第七章 高锰胁迫下空心莲子草体内锰积累与其它离子吸收的关系 | 第78-89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8-79页 |
| ·植株培养 | 第78页 |
| ·空心莲子草中锰等九种元素测定 | 第78-79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7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9-84页 |
| ·锰在空心莲子草中积累与分布 | 第79页 |
| ·空心莲子草体内锰积累与其它离子吸收的关系 | 第79-84页 |
| ·高锰胁迫对钙吸收的影响 | 第79-81页 |
| ·高锰胁迫对镁吸收的影响 | 第81页 |
| ·高锰胁迫对钾吸收的影响 | 第81页 |
| ·高锰胁迫对铁吸收的影响 | 第81页 |
| ·高锰胁迫对铜吸收的影响 | 第81-84页 |
| ·高锰胁迫对锌吸收的影响 | 第84页 |
| ·高锰胁迫对硼吸收的影响 | 第84页 |
| ·高锰胁迫对钼吸收的影响 | 第84页 |
| ·讨论 | 第84-89页 |
| 第八章 ~(14)C-草甘膦在锰胁迫空心莲子草中吸收、传导与代谢 | 第89-102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9-91页 |
| ·药剂及仪器 | 第89-90页 |
| ·植株培养 | 第90页 |
| ·~(14)C-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中吸收与传导 | 第90-91页 |
| ·空心莲子草中~(14)C-草甘膦的代谢产物A MPA测定 | 第91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9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91-99页 |
| ·~(14)C-草甘膦在高锰胁迫下空心莲子草叶片的吸收 | 第91-92页 |
| ·~(14)C-草甘膦在高锰胁迫下空心莲子草植株的发布 | 第92-97页 |
| ·~(14)C-草甘膦在高锰胁迫下空心莲子草植株不同部位的含量 | 第97-98页 |
| ·~(14)C-草甘膦在高锰胁迫下空心莲子草根茎与根系中代谢 | 第98-99页 |
| ·讨论 | 第99-102页 |
| 第九章 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植株的沉积规律 | 第102-108页 |
| ·引言 | 第10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02-104页 |
| ·药剂及仪器 | 第102-103页 |
| ·植株培养 | 第103页 |
| ·雾滴大小对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叶片沉积的影响 | 第103页 |
| ·雾滴大小与施药液量对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叶片沉积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 ·草甘膦药液在空心莲子草叶片的最大稳定持留量 | 第104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0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04-106页 |
| ·雾滴大小对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叶片沉积的影响 | 第104页 |
| ·雾滴大小与施药液量对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叶片沉积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 ·草甘膦药液在空心莲子草叶片的最大稳定持留量 | 第105-106页 |
| ·讨论 | 第106-108页 |
| 第十章 总讨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第108-115页 |
| ·总讨论 | 第108-113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13-114页 |
| ·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114-115页 |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第115-133页 |
| 附录1 主要缩略语 | 第133-134页 |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项目与成果 | 第134-137页 |
| 致谢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