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村科技人才培训方案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引言 | 第12-13页 |
2 北京农村基本情况概述 | 第13-24页 |
·农村行政区划 | 第13-14页 |
·农村劳动力状况 | 第14-15页 |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农村农业发展状况 | 第16-24页 |
·农村三大产业比重状况 | 第16-17页 |
·农村农业结构状况 | 第17-22页 |
·农村农业发展方向 | 第22-24页 |
3 北京农村科技人才现状 | 第24-31页 |
·农村实用人才 | 第24-25页 |
·农业科技推广人才 | 第25-29页 |
·推广体系 | 第25-26页 |
·推广机构 | 第26-27页 |
·推广人员队伍 | 第27-29页 |
·农业科研人才 | 第29-31页 |
·科研机构 | 第29-30页 |
·科研人才队伍 | 第30-31页 |
4 北京农村科技人才需求 | 第31-37页 |
·农村实用人才需求 | 第31-35页 |
·农业对实用人才的需求 | 第31-33页 |
·人才发展规划对实用人才的需求 | 第33-35页 |
·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需求 | 第35-37页 |
·农业科研人才需求 | 第37页 |
5 北京已有的农村科技人才培训方案效果 | 第37-45页 |
·绿色证书工程实施效果 | 第38-39页 |
·实施情况 | 第38-39页 |
·效果评价 | 第39页 |
·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效果 | 第39-40页 |
·实施情况 | 第39-40页 |
·效果评价 | 第40页 |
·星火计划实施效果 | 第40-42页 |
·实施情况 | 第40-42页 |
·效果评价 | 第42页 |
·新星计划实施效果 | 第42-43页 |
·实施情况 | 第42-43页 |
·效果评价 | 第43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6 国外农村科技人才培训经验 | 第45-52页 |
·荷兰农业及农业人力资源开发 | 第45-46页 |
·预备农业职业教育 | 第45页 |
·中等农业教育 | 第45页 |
·高等农业学院 | 第45-46页 |
·农业大学 | 第46页 |
·农业成人教育 | 第46页 |
·北京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可借鉴之处 | 第46页 |
·加拿大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绿证培训工程 | 第46-48页 |
·政府管理的职责 | 第47页 |
·培训者资格及职责 | 第47页 |
·学生类型及职责 | 第47-48页 |
·培训单位 | 第48页 |
·北京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可借鉴之处 | 第48页 |
·丹麦的农业人力资源开发 | 第48-49页 |
·丹麦农业咨询服务中心 | 第48页 |
·农业教育 | 第48-49页 |
·北京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可借鉴之处 | 第49页 |
·美国农业教育的特点 | 第49-51页 |
·农业职业教育融干社区经济发展之中 | 第49页 |
·重视实践教学 | 第49-50页 |
·实行教学、科研、推广紧密结合 | 第50-51页 |
·北京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可借鉴之处 | 第51页 |
·日本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 第51-52页 |
·日本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状况 | 第51-52页 |
·北京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可借鉴之处 | 第52页 |
7 北京农村科技人才培训方案设计 | 第52-67页 |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 第53-57页 |
·建立成果快速转化体制,培育更多的实用人才 | 第54页 |
·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推广体制 | 第54页 |
·培训措施 | 第54-57页 |
·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训 | 第57-61页 |
·建立科研、教育和推广相结合的培训体制 | 第57-58页 |
·培训措施 | 第58-61页 |
·农业科研人才培训 | 第61-65页 |
·建立地域科研中心和试验站结合的农业科研体制 | 第61-63页 |
·培训措施 | 第63-65页 |
·对未来北京农村科技人才的培训设想 | 第65-67页 |
·农村新型实用人才 | 第65-66页 |
·农业科技推广人才 | 第66页 |
·农业科研人才 | 第66-67页 |
8 结论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