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价值 | 第11-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全流通时代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面临的新情况与规制中的困境 | 第13-21页 |
第一节 上市公司反收购面临的新情况 | 第13-15页 |
一、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状况 | 第13-14页 |
二、与上市公司收购相关规则的新变化 | 第14页 |
三、外资并购的新趋势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律规制的现状与困境 | 第15-21页 |
一、现行立法状况及其评析 | 第15-17页 |
二、实践中面临的困境——从案例谈起 | 第17-19页 |
三、反收购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反收购法律规制的一般理论 | 第21-29页 |
第一节 上市公司反收购相关概念辨析 | 第21-24页 |
一、收购的概念界 | 第21-23页 |
二、敌意收购概念 | 第23页 |
三、反收购概念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上市公司反收购行为法律规制的制度价值 | 第24-29页 |
一、理论渊源:公司控制市场理论与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 第24-27页 |
二、价值取向:维护竞争秩序与保障交易公平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国外反收购法律规制的比较分析 | 第29-41页 |
第一节 美国——董事会主导的反收购模式 | 第29-33页 |
一、反收购立法概况——两级法律规制与开放性的法律理念 | 第29-31页 |
二、反收购司法实践特点——董事会主导反收购决策权与商业判断原则的运用 | 第31-33页 |
第二节 英国——股东大会主导的反收购模式 | 第33-35页 |
一、反收购立法概况:严格限制董事会权利与股东至上的理念 | 第33-34页 |
二、司法实践上的特点———股东大会主导模式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法国——欧盟国家的反收购模式 | 第35-37页 |
一、立法概况———《欧洲收购要约指令》精神的体现 | 第35-36页 |
二、司法实践特点———强化目标公司股东和职工的知情权 | 第36-37页 |
第四节 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制度路径 | 第37-41页 |
一、反收购法律模式的取舍 | 第37-38页 |
二、怎样行使反收购决策权可以保证公司的最佳利益 | 第38-39页 |
三、关于反收购法律规制的其他一些思考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律规制的思考 | 第41-55页 |
第一节 反收购措施合法性分析 | 第41-47页 |
一、确立反收购措施合法性的标准 | 第41-42页 |
二、若干具体反收购措施的合法性分析 | 第42-47页 |
第二节 对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47-50页 |
一、构建合理的反收购法律框架 | 第47-48页 |
二、明确上市公司反收购规制的法律原则 | 第48-50页 |
第三节 对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律规制的重点 | 第50-55页 |
一、目标公司管理层的规定 | 第50-51页 |
二、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 | 第51-52页 |
三、对职工利益予以适当保护 | 第52-53页 |
四、反垄断与反外资并购审查制度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