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贪污罪主体本质特征研究 | 第9-17页 |
第一节 我国贪污罪犯罪主体的立法沿革 | 第9-13页 |
第二节 有关贪污罪主体本质特征的观点及评析 | 第13-15页 |
第三节 贪污罪主体本质特征是身份性和利用职务便利的统一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贪污罪主体具体认定之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第17-24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厘清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从事公务的含义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认定 | 第20-24页 |
第三章 贪污罪主体具体认定之二——准国家工作人员 | 第24-34页 |
第一节 国有公司的范围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国有事业单位的界定 | 第26-27页 |
第三节 人民团体的国有性质分析 | 第27-29页 |
第四节 对委派的理性思考 | 第29-31页 |
第五节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 第31-34页 |
第四章 贪污罪主体具体认定之三——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 | 第34-38页 |
第一节 刑法意义上的委托的特性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委托的具体形式与认定 | 第36-38页 |
第五章 贪污罪共犯问题 | 第38-46页 |
第一节 相同主体的共同贪污 | 第38-40页 |
第二节 混合主体的共同贪污 | 第40-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