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考虑R-μ规律及其它综合影响的二级抗震措施改进方案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1 绪论第9-13页
   ·各国抗震设计遵循的R-μ基本准则第9-11页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1-13页
2 刚度方案的探寻第13-31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第13-16页
     ·结构整体分析模型第13-14页
     ·杆件单元分析模型第14-16页
   ·单元恢复力模型第16-18页
   ·构件恢复力模型的刚度方案第18-25页
     ·构件的初始刚度第18-19页
     ·构件的屈服割线刚度方案第19-23页
     ·刚度方案的总结第23-25页
   ·不同刚度方案的分析对比第25-29页
     ·刚度方案的对比图第26-27页
     ·三个算例的层间位移角最大时刻的塑性铰分布图第27-28页
     ·罕遇水准下三个算例分析结果的对比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1页
3 中欧规范结构抗震性能的对比第31-75页
   ·本文设计典型算例主要采用的规范第31-33页
     ·典型算例主要采用的中国抗震设计规范第31-32页
     ·典型算例主要采用的欧洲统一规范第32-33页
   ·中、欧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详细对比第33-64页
     ·建筑物重要性等级的划分及其在抗震设计中的考虑方式第33-35页
     ·建筑场地类别的选取第35-38页
     ·算例设计所用地震加速度大小第38-40页
     ·算例的结构选型及截面尺寸第40-42页
     ·算例采用的确定设计地震基底剪力的思路第42-49页
     ·算例采用设计地震基底剪力的分配方式第49-50页
     ·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的荷载组合以及荷载作用情况第50-53页
     ·算例的能力设计措施第53-64页
   ·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第64-67页
     ·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程序简介第64-65页
     ·梁柱屈服轨迹的确定第65-66页
     ·构件刚度方案以及恢复力模型骨架线的确定第66页
     ·地面运动记录的选取与标定第66-67页
   ·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结果对比第67-72页
   ·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结论第72页
   ·本章小结第72-75页
4 我国8 度0.3g区二级抗震等级“强柱弱梁”措施的改进方案第75-111页
   ·典型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的设计第76-79页
     ·典型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的设计总体要求和思路第76-78页
     ·典型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的设计基本信息第78-79页
   ·对典型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进行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第79-80页
   ·典型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结果第80-107页
     ·出现第一批塑性铰的地震强度水准的结构反应性态第80-84页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反应性态第84-92页
     ·对应结构失效的地震强度水准的结构反应性态第92-97页
     ·对应结构形成层侧移的地震强度水准的结构反应性态第97-102页
     ·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反应性态第102-106页
     ·结论第106-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11页
5 结论与展望第111-115页
   ·本论文主要结论第111-114页
   ·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1页
附录第121-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下一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及土地规模经营三维互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