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黄河三角洲路域生态本底评价指标体系与分析方法的研究 | 第16-39页 |
·黄河三角洲路域生态本底环境特征与现状 | 第16-21页 |
·区域概况 | 第16-17页 |
·路域地形地貌 | 第17-18页 |
·路域气象水文 | 第18-19页 |
·路域土壤特征 | 第19-20页 |
·路域植物与动物资源 | 第20-21页 |
·黄河三角洲公路对路域生态本底环境的影响分析 | 第21-23页 |
·公路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1-22页 |
·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对公路的影响 | 第22-23页 |
·黄河三角洲路域生态本底评价方法 | 第23-30页 |
·路域生态本底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 第23-28页 |
·路域生态本底评价基本方法 | 第28-30页 |
·黄河三角洲路域生态本底评价指标体系 | 第30-38页 |
·路域生态本底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0-31页 |
·路域生态本底评价指标的选取及定义 | 第31-33页 |
·路域生态本底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 | 第33-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基于RS-GIS技术的黄河三角洲路域数据处理 | 第39-66页 |
·路域生态本底识别的原理与方法 | 第39-43页 |
·基本原理与技术步骤 | 第39页 |
·RS、GIS处理软件 | 第39-40页 |
·数据源的选取 | 第40-43页 |
·黄河三角洲路域生态本底识别与分类 | 第43-60页 |
·遥感图像预处理 | 第43-53页 |
·遥感非监督分类 | 第53-59页 |
·RS与GIS数据集成 | 第59-60页 |
·黄河三角洲路域生态本底评价指标信息提取 | 第60-65页 |
·植被覆盖指标的信息提取 | 第60-61页 |
·土壤退化指标的信息提取 | 第61-63页 |
·地形坡度指标的信息提取 | 第63-65页 |
·土地利用类型指标的信息提取 | 第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基于GIS黄河三角洲路域生态本底评价研究 | 第66-83页 |
·路域生态本底评价指标的分析与评价 | 第66-76页 |
·植被覆盖指标的分析与评价 | 第66-68页 |
·土壤退化指标的分析与评价 | 第68-70页 |
·地形坡度指标的分析与评价 | 第70-72页 |
·土地利用类型指标的分析与评价 | 第72-74页 |
·生物多样性指标的分析与评价 | 第74-76页 |
·路域生态本底状况综合评价 | 第76-82页 |
·生态本底状况综合指标计算 | 第76-78页 |
·路域生态本底状况等级分化及评价 | 第78-80页 |
·黄河三角洲公路路域生态本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80-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3-85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