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艺术史论文

“一画论”与“一点论”演进之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一与离乱后,超然遂悟真第10-21页
   ·石涛人生及美学思想的演变第10-13页
     ·少年时期(1642 年—1666 年)第10页
     ·宣城时期(1666 年—1680 年)第10-11页
     ·金陵时期(1680 年—1689 年)第11页
     ·燕京时期(1689 年—1692 年)第11-12页
     ·扬州时期(1692 年—1707 年)第12-13页
   ·“一画论”的美学阐释与哲学基础第13-15页
     ·“一画”论的历史渊源第13页
     ·“一画”论的美学阐释第13-15页
   ·“一画论”产生的哲学基础第15-18页
     ·道家学说对“一画论”的影响第15页
     ·儒家学说对“一画论”的影响第15-16页
     ·“一画论”与气韵生动第16-18页
   ·石涛研究中的相关问题第18-21页
     ·石涛的两次接驾第18-19页
     ·石涛晚年的弃佛入道第19-21页
第二章 道尚圆通、学贵根柢第21-34页
   ·黄宾虹艺术分期第21-24页
     ·早期阶段(1865 年—1925 年)第21-22页
     ·中期阶段(1925 年—1948 年)第22页
     ·晚期阶段(1948 年—1955 年)第22-24页
   ·“一点论”的美学阐释与哲学基础第24-26页
     ·“一点”阐说第24-25页
     ·“一点论”产生的哲学基础第25-26页
   ·“一点”论产生的学术基础第26-34页
     ·黄宾虹的国粹思想第26-27页
     ·浑厚华滋的“内美”理念第27-28页
     ·黄宾虹之君学与民学第28-30页
     ·黄宾虹与道咸中兴说第30-32页
     ·五笔七墨第32-34页
第三章 “一画论”与“一点论”之异同及启示第34-36页
   ·“一画论”与“一点论”在哲学基础上的异同第34页
   ·“一画论”与“一点论”在书画关系上的异同第34-35页
   ·石涛和黄宾虹在文化自信上的异同及启示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附图片第40-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取代偶氮苯基团短梗霉多糖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光致变色性能研究
下一篇:卟啉化合物在液/液界面上的电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