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0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国际国内研究状况和进展 | 第8-9页 |
|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 第二章 密码学概述 | 第10-32页 |
| ·密码系统数学模型 | 第10-12页 |
| ·密码算法 | 第12-13页 |
| ·对称密码算法(SymmetricA lgorithm) | 第12-13页 |
| ·密码协议 | 第13-18页 |
| ·使用对称密码术的通信 | 第14页 |
| ·单向函数 | 第14-15页 |
| ·使用公开密钥密码术的通信 | 第15-16页 |
| ·数字签名 | 第16页 |
| ·随机和伪随机序列的产生 | 第16-18页 |
| ·密钥 | 第18-19页 |
| ·完善保密性 | 第19-21页 |
| ·熵的概念 | 第19-20页 |
| ·完善密码系统 | 第20-21页 |
| ·随机序列理论 | 第21-27页 |
| ·随机序列的概率描述 | 第21-24页 |
| ·随机序列 | 第24-25页 |
| ·随机序列的重要参数 | 第25-27页 |
| ·随机序列在密码技术中的作用 | 第27-30页 |
| ·密码技术对随机序列的要求 | 第27-28页 |
| ·随机序列在密码技术中的作用 | 第28-30页 |
| ·随机数发生器的评估 | 第30页 |
| ·随机性测试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伪随机数发生器 | 第32-39页 |
| ·伪随机数 | 第32页 |
| ·伪随机数发生器设计 | 第32-36页 |
| ·冯·诺曼平方取中法 | 第32-33页 |
| ·线性同余发生器 | 第33页 |
| ·其他的产生伪随机数的方法 | 第33-36页 |
| ·伪随机数序列的统计检验 | 第36-39页 |
| ·经验检验[29][36][38] | 第36页 |
| ·理论检验 | 第36-39页 |
| 第四章 真随机数发生器 | 第39-46页 |
| ·真随机数与真随机源 | 第39-41页 |
| ·真随机数源的获得的途径 | 第39-40页 |
| ·真随机数发生器与伪随机数发生器的优劣对比 | 第40-41页 |
| ·真随机数发生器设计基本方法 | 第41-43页 |
| ·基于直接放大噪声源的方法[18][19] | 第41页 |
| ·基于振荡器采样的方法 | 第41-42页 |
| ·基于离散时间的混沌系统映射的方法 | 第42-43页 |
| ·真随机序列的统计检验 | 第43-44页 |
| ·真随机序列增加输出长度和消除偏差及相关性技术研究 | 第44-46页 |
| ·Hash函数 | 第44页 |
| ·傅立叶变换方法 | 第44-45页 |
| ·奇偶生成 | 第45页 |
| ·转换映射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基于振荡采样法的真随机数发生器设计 | 第46-68页 |
| ·振荡器设计 | 第46-50页 |
| ·矩形波发生电路 | 第46-47页 |
| ·振荡器类型选择以及电路设计 | 第47-50页 |
| ·滤波模块设计 | 第50-64页 |
| ·小波变换与多辨分析原理 | 第51-55页 |
| ·小波分析在随机数发生器中的应用 | 第55-56页 |
| ·matlab软件中滤波模块程序实现 | 第56-57页 |
| ·matlab软件中滤波模块simulink仿真实现[21][26] | 第57-59页 |
| ·滤波模块的VHDL描述 | 第59-64页 |
| ·采样模块 | 第64页 |
| ·后续处理模块 | 第64-65页 |
| ·测试方案及结果 | 第65-68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附录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