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绪论 | 第7-12页 |
| 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9页 |
| 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 3 论文研究基本思路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 1 政府信息公开的构成及价值分析 | 第12-24页 |
| ·政府信息公开的构成 | 第12-16页 |
| ·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 | 第12页 |
| ·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 | 第12-13页 |
|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内容 | 第13-15页 |
| ·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 | 第15页 |
| ·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 | 第15-16页 |
| ·法律责任和救济手段 | 第16页 |
| ·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分析 | 第16-24页 |
| ·民主价值 | 第17-19页 |
| ·法治价值 | 第19-20页 |
| ·社会价值 | 第20-21页 |
| ·效率价值 | 第21-23页 |
| ·经济价值 | 第23-24页 |
| 2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产生的动因分析 | 第24-30页 |
|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产生的动力 | 第24-28页 |
| ·政府职能的扩大与民主政治的发展 | 第24-25页 |
| ·市场经济的发展 | 第25-26页 |
| ·世贸组织的加入 | 第26-28页 |
|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 第28页 |
|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启示 | 第28-30页 |
| 3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 | 第30-40页 |
|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取得的成效 | 第30-34页 |
|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 第31页 |
| ·地方政府先行实施 | 第31-32页 |
| ·国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 第32-34页 |
|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 第34-40页 |
|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缺损 | 第34-35页 |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缓慢 | 第35-36页 |
| ·思想观念转变迟缓 | 第36-37页 |
| ·电子政务发展缓慢 | 第37-40页 |
| 4 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经验借鉴 | 第40-48页 |
| ·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状况 | 第40-42页 |
| ·瑞典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 | 第40页 |
| ·美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 | 第40-41页 |
| ·日本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 | 第41-42页 |
|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 | 第42-44页 |
| ·政府文件对公众的公开 | 第42-43页 |
| ·行政会议对公众的公开 | 第43页 |
| ·行政程序对当事人的公开 | 第43-44页 |
| ·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 | 第44-46页 |
| ·在政府公报刊登 | 第44页 |
| ·卷宗阅览 | 第44-45页 |
| ·说明理由 | 第45页 |
| ·应申请 | 第45-46页 |
| ·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途径 | 第46-48页 |
| ·行政救济 | 第46页 |
| ·司法救济 | 第46页 |
| ·国会的监督 | 第46-48页 |
| 5 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途径 | 第48-61页 |
| ·树立现代行政的理念 | 第48-51页 |
| ·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行政公平公正的前提 | 第49页 |
| ·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的义务 | 第49页 |
| ·服务行政 | 第49-50页 |
| ·尊重公民知情权 | 第50-51页 |
| ·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第51-52页 |
| ·制定配套法规 | 第51页 |
| ·修订相关法律 | 第51-52页 |
| ·加快立法 | 第52页 |
| ·做好实施工作 | 第52-56页 |
| ·做好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 第53-54页 |
| ·从关键环节入手落实 | 第54-56页 |
| ·正确处理公开与保密的关系 | 第56-58页 |
| ·政府信息公开与国家秘密 | 第56-57页 |
| ·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 | 第57页 |
| ·政府信息公开与商业秘密 | 第57-58页 |
| ·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 第58-61页 |
| ·要坚持以民众为中心 | 第58页 |
| ·逐步完善网站功能 | 第58-59页 |
| ·完善管理体系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