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工业共生链管理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外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现状 | 第13-14页 |
| ·论文的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 | 第16-23页 |
| ·生态学理论 | 第16-18页 |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8-21页 |
| ·价值链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循环经济工业共生链内涵及其产生机理 | 第23-35页 |
| ·循环经济工业共生链的内涵 | 第23-25页 |
| ·自然界的“食物链” | 第23-24页 |
| ·循环经济工业共生链的内涵 | 第24-25页 |
| ·循环经济工业共生链产生的机理 | 第25-28页 |
| ·循环经济工业共生链形成环境保障 | 第28-34页 |
| ·政策环境 | 第28-31页 |
| ·人文环境 | 第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循环经济工业共生链的运行和管理方式研究 | 第35-43页 |
| ·循环经济工业共生链的运行关系 | 第35-37页 |
| ·循环经济耦合 | 第35页 |
| ·循环经济反馈 | 第35页 |
| ·工业共生链串联耦合关系 | 第35-36页 |
| ·工业共生链并联耦合运行关系 | 第36页 |
| ·工业共生链多重耦合关系 | 第36-37页 |
| ·循环经济工业共生链稳定运行的影响因素 | 第37-40页 |
| ·自身因素 | 第37-38页 |
| ·企业因素 | 第38-39页 |
| ·环境因素 | 第39-40页 |
| ·循环经济工业共生链管理方式 | 第40-42页 |
| ·生产者管理方式 | 第40-41页 |
| ·消费者管理方式 | 第41-42页 |
| ·开放式管理方式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5章 基于DEA的共生链绩效评价研究 | 第43-60页 |
| ·DEA方法与其他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43-46页 |
| ·C~2R模型 | 第46-49页 |
| ·共生链绩效评价体系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49-50页 |
| ·共生链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确定 | 第50-51页 |
| ·循环经济工业共生链的绩效评价 | 第51-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6章 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共生链的对策 | 第60-68页 |
| ·政府对策 | 第60-65页 |
| ·强化政府职能 | 第60-61页 |
| ·加强法制建设 | 第61-62页 |
| ·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和激励制度 | 第62-64页 |
| ·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第64页 |
| ·加强绿色经济宣传教育 | 第64-65页 |
| ·企业对策 | 第65-67页 |
| ·建立绿色信息平台 | 第65-66页 |
| ·降低企业进出壁垒 | 第66页 |
| ·加强技术创新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