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实验部分 | 第9-27页 |
| 1 材料与动物 | 第9-12页 |
| ·药物与试剂 | 第9-10页 |
| ·受试药物 | 第9页 |
| ·对照药物 | 第9页 |
| ·试验试剂 | 第9-10页 |
| ·实验动物 | 第10页 |
| ·来源及种属 | 第10页 |
| ·饲养条件 | 第10页 |
| ·实验仪器 | 第10-11页 |
| ·给药途径 | 第11页 |
| ·剂量设置 | 第11-12页 |
| ·统计方法 | 第12页 |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12-27页 |
| ·血管性痴呆模型实验 | 第12-20页 |
| ·复方银杏叶片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的影响 | 第12-16页 |
| ·复方银杏叶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影响 | 第16-20页 |
| ·活血化瘀实验 | 第20-23页 |
| ·复方银杏叶片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复方银杏叶片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第21-23页 |
| ·补益肾阳实验 | 第23-27页 |
| ·复方银杏叶片对甲减肾阳虚小鼠的血浆环核苷酸影响 | 第23-24页 |
| ·复方银杏叶片对氢可肾阳虚大鼠血浆环核苷酸的影响 | 第24-27页 |
| 讨论 | 第27-45页 |
| 1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第27-32页 |
| ·危险因素与病因分型 | 第27-28页 |
| ·发病机制 | 第28-30页 |
| ·临床表现 | 第30-31页 |
| ·诊断标准 | 第31页 |
| ·现代医学治疗 | 第31-32页 |
| 2 中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第32-36页 |
| ·病因病机探讨 | 第32-34页 |
| ·辨证分型 | 第34页 |
| ·中医学治疗 | 第34-36页 |
| ·辨证论治 | 第34-35页 |
| ·专方治疗 | 第35页 |
| ·针灸治疗 | 第35-36页 |
| 3 复方银杏叶片的组方特色讨论 | 第36-37页 |
| 4 复方银杏叶片组成药物的相关药理研究概况 | 第37-38页 |
| 5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制作方法探论 | 第38-39页 |
| 6 复方银杏叶片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探讨 | 第39-44页 |
| ·复方银杏叶片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作用的讨论 | 第39-40页 |
| ·复方银杏叶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作用的讨论 | 第40-42页 |
| ·对复方银杏叶片活血化瘀作用的讨论 | 第42页 |
| ·对复方银杏叶片补益肾阳作用的讨论 | 第42-44页 |
| 7 问题与展望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图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