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1 引言 | 第12-24页 |
| ·阻燃剂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阻燃剂市场状况 | 第12-13页 |
| ·国内阻燃剂的发展 | 第13-14页 |
| ·新型阻燃剂的开发 | 第14-19页 |
| ·无机阻燃剂 | 第14-16页 |
| ·Al(OH)_3 | 第15页 |
| ·Mg(OH)_2 | 第15页 |
| ·红磷 | 第15-16页 |
| ·可膨胀石墨 | 第16页 |
| ·聚磷酸铵 | 第16页 |
| ·有机阻燃剂 | 第16-19页 |
| ·N、P 阻燃机理 | 第19-21页 |
| ·燃烧机理 | 第19页 |
| ·含N、P 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 第19-21页 |
| ·本课题的依据与研究思路 | 第21-24页 |
| ·二氮杂萘酮 | 第21-22页 |
| ·DOPO 衍生物 | 第22页 |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4-30页 |
| ·化学药品与试剂 | 第24页 |
| ·分析测试与仪器 | 第24-25页 |
| ·单体的制备 | 第25-27页 |
| ·二氮杂萘酮单体的制备(Xiao S D et al., 2003) | 第25-26页 |
| ·含磷单体DOPO-PhOH 的制备 | 第26-27页 |
| ·含磷单体DOPO-BQ 的制备 | 第27页 |
| ·新型N-P 协同本质阻燃聚芳醚砜的合成 | 第27-30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0-51页 |
| ·含磷单体DOPO-PhOH 和DOPO-BQ 的合成条件研究 | 第30-31页 |
| ·DOPO-PhOH 的结构表征与分析 | 第30-31页 |
| ·DOPO-BQ 的结构表征与分析 | 第31页 |
| ·新型N-P 协同本质阻燃聚芳醚聚合反应条件的选择 | 第31-32页 |
| ·带水剂的选用 | 第31-32页 |
| ·反应溶剂的选择 | 第32页 |
| ·碱(K_2CO_3)用量的选择 | 第32页 |
| ·聚合反应浓度的影响 | 第32页 |
| ·聚合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2页 |
| ·聚合物的结构表征与性能检测 | 第32-51页 |
| ·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2-36页 |
| ·含磷单体为DOPO-PhOH 聚芳醚砜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33-34页 |
| ·含磷单体为DOPO-BQ 的N-P 聚芳醚砜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34-36页 |
| ·N-P 聚芳醚砜的核磁共振谱图分析 | 第36-38页 |
| ·含磷单体为DOPO-PhOH 的N-P 聚芳醚砜的核磁共振谱图 | 第36-37页 |
| ·含磷单体为DOPO-BQ 的N-P 聚芳醚砜的核磁共振谱图 | 第37-38页 |
| ·N-P 聚芳醚砜的黏度测试和GPC 检测 | 第38-39页 |
| ·N-P 聚芳醚砜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39-41页 |
| ·N-P 聚芳醚砜的热重分析(TGA) | 第41-49页 |
| ·含磷单体为DOPO-PhOH 系列N-P 聚芳醚砜的TGA 分析 | 第41-45页 |
| ·含磷单体为DOPO-BQ 系列N-P 聚芳醚砜的TGA 分析 | 第45-49页 |
| ·N-P 聚芳醚砜的溶解性测试 | 第49-51页 |
| 4 结论 | 第51-52页 |
| 创新之处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