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工人集体行动形式的转变--以S厂工人集体行动事件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界定第7-13页
   ·问题的提出第7-9页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9-13页
     ·工人—行动者第9-10页
     ·集体行动与集体行动形式第10-12页
     ·利益表达第12-13页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分析框架的确定第13-21页
   ·研究综述第13-18页
     ·国外学者对集体行动形式的相关研究第13-16页
     ·国内学者对工人集体行动形式的研究第16-18页
   ·研究的理论选择第18-20页
   ·文章框架与具体的研究方法第20-21页
     ·文章框架第20页
     ·研究方法第20-21页
第三章 行动的情境第21-30页
   ·调查企业介绍第21-22页
   ·工人与企业关系的重构第22-23页
     ·改制前工人与企业的关系:依附者与被依附者第22页
     ·改制后工人与企业的关系:债权人与债务人第22-23页
   ·群体行动的条件准备第23-30页
     ·群体强同质性:共同利益目标的形成第24-25页
     ·资源的匮乏:集体行动成为手段第25-27页
     ·行动者的利益偏好:行动手段的合法与有效第27-28页
     ·集体行动领导者的出现:行动组织化第28-30页
第四章 行动实践:集体行动形式的转变过程第30-43页
   ·信访:制度内集体行动形式的启用第31-35页
     ·集体行动目标合理性的框释第31-33页
     ·内生性领导的行动经验第33-35页
   ·护厂:集体行动形式的初次转变第35-38页
     ·对于制度内集体行动形式“无效”性的判断第35-36页
     ·工厂对集体行动的意义第36-38页
   ·静坐示威:集体行动形式的再次转变第38-40页
   ·集体行动形式转变的影响因素第40-43页
     ·集体行动形式的类型第40-41页
     ·成本—收益的权衡第41-42页
     ·政府与行动者、警察与行动者的互动第42-43页
第五章 结语第43-47页
   ·研究的发现与不足第43-45页
   ·讨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附录1 调查问卷第51-53页
附录2 结构式访谈提纲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产动画片中民族走向的研究
下一篇:电极—生物膜法处理渗滤液中硝酸盐氮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