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面向Agent软件质量度量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0页
 §1.1 对面向Agent软件质量度量进行研究的目的和必要性第8-9页
 §1.2 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第9-10页
第二章 软件质量度量第10-27页
 §2.1 软件质量第10-12页
     ·软件质量定义第10-11页
     ·软件质量评价体系第11-12页
 §2.2 软件度量概述第12-16页
     ·软件度量概念第12-13页
     ·软件度量的分类和结构第13-15页
     ·软件度量框架第15-16页
 §2.3 软件度量的主要活动第16-19页
     ·度量计划第16-17页
     ·数据收集第17-18页
     ·实施度量第18页
     ·度量分析第18-19页
 §2.4 软件质量度量模型第19-27页
     ·Boehm模型第19-20页
     ·McCall模型第20-23页
     ·ISO/IEC 9126模型第23-25页
     ·上海软件中心(SSC)模型第25-27页
第三章 Agent与Object分析第27-48页
 §3.1 Agent的概念及属性第27-31页
     ·Agent的概念第27-28页
     ·Agent的属性第28-31页
 §3.2 Agent的种类第31-34页
 §3.3 Agent体系结构第34-41页
     ·个体Agent体系结构第34-38页
     ·Agent群体社会结构第38-41页
 §3.4 Agent与Object的详细比较第41-48页
     ·Agent与Object概念的比较第41页
     ·面向Agent与面向Object的思想与目标的比较第41-42页
     ·面向Agent与面向Object系统运行机制的比较第42-43页
     ·Agent与Object的封装与继承的比较第43-45页
     ·Agent与Object的通信机制比较第45-46页
     ·面向Agent软件与面向Object软件的度量方法的比较第46-48页
第四章 面向Agent软件质量度量的研究第48-63页
 §4.1 面向Agent度量分析第48-49页
 §4.2 面向Agent的度量指标第49-57页
 §4.3 面向Agent的度量模型AOSQM的提出第57-63页
     ·AOSQM通信语言第57-59页
     ·AOSQM的设计思想第59-60页
     ·AOSQM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框架第60-62页
     ·AOSQM的优点及面临的问题第62-6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降解PCL菌株的选育及其解聚酶的研究
下一篇:1945年以来英国的压力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