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导言 | 第10-21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旅游电子商务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3-15页 |
·价值链理论 | 第13-14页 |
·边际收益递增理论 | 第14页 |
·组织成本、交易成本理论 | 第14-15页 |
·旅游电子商务概述 | 第15-21页 |
·电子商务概述 | 第15-17页 |
·电子商务的概念 | 第15-16页 |
·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 第16-17页 |
·旅游电子商务概述 | 第17-21页 |
·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 | 第17-18页 |
·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 第18-21页 |
2 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 第21-30页 |
·甘肃旅游资源禀赋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 第21-25页 |
·甘肃旅游资源禀赋 | 第21-22页 |
·甘肃旅游资源概况 | 第21页 |
·甘肃旅游资源的特点 | 第21-22页 |
·甘肃旅游业发展状况 | 第22-25页 |
·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 | 第22-24页 |
·甘肃旅游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5页 |
·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 第25-30页 |
·电子商务能提高甘肃旅游产业资源配置力 | 第26页 |
·电子商务能有效降低甘肃旅游产业信息交流的成本 | 第26-27页 |
·电子商务能有效提高甘肃旅游产业信息交流的效率 | 第27-28页 |
·电子商务是甘肃旅游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 第28页 |
·电子商务是甘肃旅游产业超前的发展战略 | 第28-30页 |
3 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可行性 | 第30-37页 |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络为甘肃旅游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 第30-34页 |
·对物流配送的低依赖性使得电子商务对旅游产业的可进入性强 | 第34页 |
·个性化旅游需求为甘肃旅游电子商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 第34-35页 |
·旅游业与电子商务共同的发展趋势,奠定了二者结合的基础 | 第35页 |
·中国社会环境条件有利于甘肃旅游电子商务的开展 | 第35-36页 |
·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强大的主体动力 | 第36-37页 |
4 甘肃旅游产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 第37-43页 |
·甘肃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 第37-38页 |
·甘肃旅游产业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3页 |
·政府缺乏引导和宣传 | 第38页 |
·人才匮乏,观念落后 | 第38-39页 |
·传统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整体比较薄弱 | 第39-40页 |
·旅游产业网络化信息程度低 | 第40页 |
·电子支付手段不健全 | 第40页 |
·旅游网站建设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 第40-43页 |
5 甘肃旅游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及策略 | 第43-52页 |
·甘肃旅游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 | 第43-45页 |
·政府主导型战略 | 第43-44页 |
·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44页 |
·旅游文化战略 | 第44-45页 |
·协同合作战略 | 第45页 |
·甘肃旅游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 第45-52页 |
·政府部门 | 第45-48页 |
·办好甘肃政府旅游网站,实现旅游管理电子化 | 第45-46页 |
·加强协调与组织,完善旅游业信息化基础建设 | 第46页 |
·制定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框架,建设甘肃旅游信息数据库 | 第46-47页 |
·完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 | 第47-48页 |
·对外宣传,吸引游客;对内教育,正确理解电子商务 | 第48页 |
·引导企业调整发展模式,走“先信息后商务”的道路 | 第48页 |
·旅游企业 | 第48-52页 |
·资源整合,实现集团化、网络化经营 | 第48-49页 |
·利益整合,建立旅游电子商务市场总体构架 | 第49页 |
·明确目标市场,准确定位,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 第49-50页 |
·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网站功能 | 第50-51页 |
·学习国外成熟的电子商务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 第51页 |
·积极加盟金旅工程,纳入国家旅游产业发展体系 | 第51-52页 |
6 结束语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2页 |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52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