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用过程中利益关系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1 绪论 | 第13-24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 ·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0-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22-24页 |
| 2 中国失地农民状况及原因分析 | 第24-62页 |
| ·中国失地农民的总体状况 | 第24页 |
| ·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主要表现 | 第24-26页 |
| ·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严重偏低 | 第24页 |
| ·失地农民就业率低 | 第24-25页 |
| ·征用价格与出卖价格存在巨大反差 | 第25页 |
| ·征地程序与利益分配混乱 | 第25页 |
| ·失地农民失去了生活保障 | 第25-26页 |
| ·失地农民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财产 | 第26页 |
| ·失地农民失去其他一系列权益 | 第26页 |
| ·失地农民利益流失的政府行为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 ·违规审批、违规圈地屡见不鲜 | 第26页 |
| ·违法占用、先用后批现象严重 | 第26-27页 |
| ·挤占截留农民补偿款时有发生 | 第27页 |
| ·滥用土地征用权现象普遍存在 | 第27页 |
| ·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措施不妥当 | 第27-28页 |
| ·被征地农民利益流失的制度因素分析 | 第28-62页 |
| ·土地产权不清晰是利益冲突产生的体制原因 | 第28-35页 |
| ·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是利益冲突产生的深层原因 | 第35-41页 |
| ·补偿标准过低是利益冲突产生的直接原因 | 第41-51页 |
| ·分配机制不合理是利益冲突产生的现实原因 | 第51-55页 |
| ·程序不严密是利益冲突产生的重要原因 | 第55-62页 |
| 3 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 第62-103页 |
|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 第62-66页 |
| ·地方政府的理论界定 | 第62页 |
|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区别 | 第62-63页 |
|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63-66页 |
| ·政府的“经济人”属性与地方政府行为 | 第66-80页 |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66-68页 |
| ·政府集体的“经济人”属性与政府利益 | 第68-76页 |
| ·政府官员的“经济人”属性与个人利益 | 第76-80页 |
| ·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分析 | 第80-91页 |
| ·寻租理论 | 第80-83页 |
| ·土地征用过程中地方政府制度性寻租的经济学分析 | 第83-90页 |
| ·土地征用制度性寻租的分类及层次 | 第90-91页 |
| ·土地征用过程中的博弈行为分析 | 第91-103页 |
| ·地方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博弈分析 | 第91-96页 |
| ·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 第96-97页 |
| ·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 第97-103页 |
| 4 辽宁省土地征用过程中利益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103-119页 |
| ·辽宁省土地征用过程中具体利益分配情况分析 | 第103-108页 |
| ·辽宁省征地补偿规定及实际情况 | 第103-104页 |
| ·辽宁省土地征用中具体利益分配情况分析 | 第104-108页 |
| ·辽宁省土地征用补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8-117页 |
| ·模型的假定 | 第108-109页 |
| ·变量与模型的确定 | 第109-112页 |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112-114页 |
| ·土地征用补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4-116页 |
| ·土地征用过程中利益分配情况对比 | 第116-117页 |
| ·实证结论分析 | 第117-119页 |
| ·辽宁省土地征用现状分析 | 第117页 |
| ·辽宁省土地征用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 第117-119页 |
| 5 政策建议 | 第119-123页 |
| ·完善土地征用制度,遏制政府寻租行为 | 第119-120页 |
| ·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树立科学政绩观 | 第120-121页 |
| ·合理安置失地农民,构建和谐社会 | 第121-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30页 |
| 致谢 | 第130-13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