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中国农民工与“民工现象” | 第12-29页 |
一、“农民工”概述 | 第12-20页 |
1、“农民工”范畴的界定 | 第12-13页 |
2、农民工产生的原因 | 第13-16页 |
3、农民工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16-18页 |
4、农民工群体的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5、农民工存在的长期性 | 第19-20页 |
二、“民工现象” | 第20-29页 |
1、“民工现象”的范畴界定 | 第20页 |
2、“民工现象”的主要表现 | 第20-24页 |
3、“民工现象”产生的根源 | 第24-29页 |
第二章 “民工现象”与和谐社会建设 | 第29-38页 |
一、农民工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 第29-31页 |
1、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 第29-30页 |
2、缓解农村资源压力,提高民工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30-31页 |
3、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加速现代化进程 | 第31页 |
二、“民工现象”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消极影响 | 第31-38页 |
1、农民工不对称的社会地位与公平正义原则相冲突 | 第31-32页 |
2、农民工的游离状态阻碍民主法制建设影响社会稳定 | 第32-34页 |
3、阶层之间流动不畅抑制农民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第34-35页 |
4、城乡二元断裂引发诚信友爱缺失 | 第35-38页 |
第三章 消除“民工现象”,构建和谐社会 | 第38-50页 |
一、消除“民工现象”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 第38-39页 |
二、消除“民工现象”的对策思考 | 第39-50页 |
1、消除观念障碍,提高社会认同 | 第39-40页 |
2、加快体制建构,消除制度障碍 | 第40-47页 |
3、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