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生物制品药物的生产论文

诺西肽产生菌的菌种选育及溶氧条件的改善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9页
 1. 诺西肽的研究进展第12-18页
   ·诺西肽以及产生菌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诺西肽生物合成以及生物合成基因研究进展第14-16页
   ·诺西肽生产工艺研究进展第16-18页
 2. 基因组重排育种的研究概况第18-25页
   ·基因组重排概念的提出第18-19页
   ·基因组重排的分子机理第19-20页
   ·基因组重排较其它育种方法的优点第20-21页
   ·基因组重排的方法第21-23页
   ·基因组重排的应用第23-25页
 3. 诺西肽产生菌溶氧条件的改善第25-29页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研究进展第26页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和调控第26-29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29-38页
 1. 实验材料第29-33页
 2. 实验方法第33-38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8-57页
 第一部分 基因组重排育种第38-51页
  1. 亲本菌株的分离第38-43页
   ·出发菌株的自然分离第38-39页
   ·利福霉素、链霉素抗性菌株的筛选第39-40页
   ·乙硫氨酸抗性菌株的筛选第40-43页
  2. 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的考察第43-45页
   ·菌龄的考察第44页
   ·酶解时间的考察第44-45页
  3. 原生质体灭活条件的考察第45-46页
   ·原生质体紫外灭活条件的考察第45-46页
   ·原生质体热灭活条件的考察第46页
  4. 原生质体融合条件的考察第46-47页
   ·聚乙二醇(PEG)的分子量和浓度的考察第47页
   ·融合时间的考察第47页
  5. 基因组重排育种第47-50页
   ·第一轮基因组重排育种第48-49页
   ·第二轮基因组重排育种第49-50页
  6. 讨论第50-51页
 第二部分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活跃链霉菌中的整合表达第51-57页
  1. 质粒pSPU240的转化第51-52页
  2. 体内游离质粒考察第52-53页
  3. 抗性验证第53页
  4. PCR验证第53页
  5. VHb蛋白的表达对诺西肽合成的影响第53-55页
  6. VHb蛋白的生物活性验证第55-56页
  7. 讨论第56-57页
第四章 结论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新的与ER相互作用蛋白ERIP1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