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论文

披碱草与野大麦杂种回交一代遗传变异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1 引言第7-11页
   ·小麦族多年生禾草在牧草种质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第7页
   ·杂种优势及远缘杂交育种第7-8页
   ·小麦族多年生禾草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第8-9页
   ·细胞遗传学和同功酶技术在饲草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第9-10页
   ·披碱草和野大麦分布及其一般特性第10-11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1-14页
   ·试验地自然概况第11页
   ·材料第11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1-14页
     ·形态学特征第11-12页
     ·生物学及农艺特性第12-13页
     ·体细胞(RTC)染色体观察第13-14页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第1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4-28页
   ·形态特征第14-15页
     ·营养体的形态特征第14页
     ·穗部形态特征第14-15页
   ·物候期观察结果第15-16页
   ·披碱草和野大麦杂种 F_1 与BC_1代及其亲本的生长速度第16-18页
   ·披碱草和野大麦杂种 F_1 与BC_1代及其亲本的生产性能第18-19页
   ·披碱草和野大麦杂种 F_1 与BC_1代及其亲本的分蘖能力第19-20页
   ·披碱草和野大麦杂种 F_1 与BC_1代及其亲本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第20-21页
   ·杂种 F_1 与BC_1代及其亲本的体细胞染色体计数第21-24页
   ·杂种 F_1 与BC_1代及其亲本的同工酶分析第24-28页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第24-25页
     ·酯酶同工酶第25-28页
4 讨论第28-31页
   ·形态学特征的遗传变异第28-29页
   ·生物学及农艺特性的遗传变异第29-30页
   ·体细胞(RTC)染色体的遗传变异第30页
   ·同工酶分析第30-31页
5 结论第31-32页
致谢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7页
作者简介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档图像的清晰度评价研究
下一篇:特发性癫痫患儿体液免疫指标测定及临床意义研究